前些年,農村的日常所需還需要到集市上才能買到,而且必須得挑日子,不是當集天有的東西還買不到。然而,隨着農村電商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如今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很多農民,也興起了網上購物。近幾年來,不光是農民網購人數在逐年增加,農村電商網絡零售也從過去5年至今已經突破1萬億元。現在每年有數以千萬計的包裹,是從從農村寄出去的。已經有人不理解了,還言辭鑿鑿地說,既然農村網絡電商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同時現在貨車司機很緊缺,爲啥很多農民網上賣東西,卻不願意不當貨車司機去送包裹呢?這一次,專家們站出來說了實話。

雖然,農村電商的迅速發展,讓貨車司機成爲搶手職業,但這只是外人對他們的看法。對於很多從事拉貨的人來說,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們自己清楚。隨着一部分新人的進入,原來保持的生存空間,開始逐漸被壓縮,而退出這個行業成了另外一部分老人的選擇。當然,要問這是爲什麼?

一、條件艱苦。長途跋涉、風餐露宿是貨車司機的日常寫照,方便麪、礦泉水、麪包,這些速食成了貨車司機的餐飲標配。

二、運輸成本高。買車、維修保養、加油、過路費等等,在路上還要擔心被人偷油、偷輪胎、偷貨,最頭疼的事就是遇到各種各樣的罰款,說多了都是眼淚。

三、身體喫不消。長時間駕車,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和胃病幾乎是每一個貨車司機的標配。

另外,農村很多普通農民的積蓄並不多,承受不起買車養車的開支,而且現在農村留守的大多是快要或者已經上了年紀的農民,要讓這些人去駕校學習技術和知識,也是很難實現的。這些農民拿不到駕照,也就沒法開車上路。

所以說,要讓農民轉行當貨車司機,至少父輩那一代人幾乎不現實了。如果家庭條件可以,倒是進城打工的年輕人可以去闖一闖。各位朋友,你們認爲農民轉行當貨車司機靠譜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