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俗語“老不泄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

雖然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整體得到極大改善,人們再也不用爲喫飽飯、穿暖衣而發愁了。按道理來說,農村生活提高了,農民的身體素質也應隨之提升,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這主要是因爲現在的農產品質量、人們的生活方式等與過去有着較大差異。過去老輩人關於如何養生,是有很深入的實踐總結的。雖然那時的生活艱苦,但在人們喫住卻很講究。農村俗語“老不泄殘精,少不食壯火”,便可體現出現來。

俗語“老不泄殘精,少不食壯火”意思是:人到老年不能做容易泄“精”之事,年輕人莫要進補過度。那麼,這句老話其中暗含怎樣的道理呢?對我們有何借鑑?

民間認爲“世間萬物皆有定數,生老病死從嬰兒呱呱落地就已註定”,但人們對於長壽的追求卻是無止無盡的。

可是,隨着年齡不斷增長,人們的身體狀況卻日漸走下坡路,內在的機能、精氣等方面都在不斷下降。進入老年階段以後,能明顯感覺精氣大不如以前。因此,老輩人認爲既然老年人已經出現精氣虧損狀態,那就儘量不要再做加速虧損精氣之事了。比如,老年人儘量不要再行夫妻之事,平時儘量保持良好愉悅的心情,少操心兒女的事情等等。

對於年輕人來說,正常情況大多都精力旺盛、身強力壯。

在這種狀態下,年輕人自然不需要過度大補。要知道,任何東西都是一把雙刃劍,滋補也是一樣的道理。俗話說“水滿則溢”,過度大補反而可能引起上火等問題,因爲凡養陽氣之物都易上火。

農村俗語“老不泄殘精,少不食壯火”含義與另外一句俗語“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喫涼”差不多,它們都在告訴後人:人到老年應該清心寡慾,年少氣盛不宜大補,如若不加節制勢必會透支身體,風中殘燭將油盡燈枯。

這句俗語“老不泄殘精,少不食壯火”放到如今社會來看,同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各位朋友,你認爲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