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同仁堂獎項被撤的警示:質量獎不是終身成就獎

澎湃特約評論員 塗塗 來源:澎湃新聞

2月19日,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佈公告,撤銷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質量獎稱號,收回證書和獎盃。2018年12月,同仁堂子公司委託生產企業回收過期蜂蜜的違規行爲被媒體曝光。 

監管部門的這一決定有章可循。依據《中國質量獎管理辦法》(原質檢總局令第167號)第三十二條:“獲獎組織和個人兩年內發生重大質量和安全事故、發生違法、違規、違紀行爲,撤銷獎勵並公開通報”。

儘管同仁堂可以繼續申報獎項,並重新獲得中國質量獎稱號,但此番獎項被撤,仍可視爲一次來自監管層的重擊。這樣的懲戒,除了指向企業自身存在的質量問題,也等於是向全社會廣而告之:同仁堂有污點,消費需謹慎。

必須明白,在當下的市場語境下,諸如中國質量獎、科技進步獎等稱號,堪稱企業宣傳的金字招牌。有了來自政府部門的背書,產品才能夠獲得消費者信賴並迅速佔領市場。

也因此,企業與政府部門、發獎機構之間,往往存在緊密的共榮關係。一方面,企業會因爲授獎、授牌而獲益,成爲市場的贏家;另一方面,二者榮辱與共,很難完全區隔開來。也因此,任何獎項、榮譽,都是階段性的認定,也都會隨着內外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固然不能因爲產品沒有獲獎而認爲缺乏質量保障,但也不能因爲獲獎了就“一俊遮百醜”。

尤其是,一個時期的獎項只能證明產品曾經的水平,而不會是永久的榮譽,更不是護身符。這也是動態管理的題中應有之義。 

同仁堂的蜜蜂出問題了,就應該積極面對,主動善後,該召回的產品召回,該處置的人員處置。當然,最需要的做的,還應該向社會公衆誠懇道歉。這不僅是應對輿情的技巧,也是企業應該具有的誠意。

這個時候,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救得了你,包括“中國質量獎”。它不是終身成就獎,也不是救命稻草。 

進而言之,類似產品質量方面的獎項或榮譽,想必同仁堂也獲得了不少,那些發獎的機構,是不是也可以考慮參照市場監管總局的做法,一體撤銷?或者說,同仁堂自己就該洗心革面,主動交出證書和獎盃啥的,以示誠意。 

也許,惟有卸掉七七八八的榮譽稱號,企業纔會迴歸到堅實的地面上,認清形勢,勠力拼搏,重新出發,真正按照古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行事做人,再戰江湖。

就像電視劇《大宅門》裏白景琦燒掉價值幾萬銀元的成藥,一展“中華老字號”的風骨那樣。若也能如此,是同仁堂之幸,也是“中華老字號”之幸。

(本文來自於澎湃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