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

正所謂近鄉情更怯,隨着與木蘭縣距離的縮短,馬旭情緒出現了波動,不像前半程那樣歡快了。

“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

10時30分左右,載着馬旭一行的汽車駛入木蘭境內。得知已經進入木蘭境內後,老人幾度哽咽。

“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

在經過木蘭松花江大橋時,爲了讓馬旭看看她朝思暮想的松花江,汽車臨時停橋邊。下車後,老人把扶着松花江大橋的橋欄說道:

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

“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

“我小時候的家就在江邊,我喜歡游泳,可是媽不讓,怕危險,我總偷着去,一到喫飯的時候,要是找不到我,媽就去江邊喊我。”

“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

馬旭回憶起媽媽站在江邊喊她名字的場景。“媽媽去世後,我就覺得松花江就是我最親的母親。”馬旭激動地說。

“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

將近11時,載着馬旭一行的汽車停靠在工地旁。馬旭走下車來,對到場歡迎的人羣激動地說:“黑土地的女兒回來了!家鄉人民萬歲!祝家鄉更加美麗富強!謝謝大家!”

15時30分,在時隔四十多年後,馬旭和老伴兒顏學庸回到了木蘭縣建國鄉建國村李國寶屯。聽說馬旭回來了,鄉親們從四面八方聚攏過來。

“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

在鄉親們的簇擁下,馬旭和老伴兒顏學庸走進侄孫馬寶昌家,坐在了炕沿兒上。男女老少把房間擠得幾無下腳之處。馬旭的後代一個個走上前來與老人相認。

馬旭的侄孫馬福家珍藏着一份家譜。這份家譜記載,馬旭的父親名叫馬永勝,從外地逃荒紮根在建國村,到現在已經繁衍到第六代,80多口人。

那時喫不飽飯,窮得要命。東北解放後,媽媽送我到部隊,把家裏僅有的一塊現大洋塞給我。

馬旭回憶起14歲那年被母親和鄉親送去參加人民解放軍的情景。自那以後,馬旭跟着部隊離開了家鄉,參加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戰爭期間,母親因病離世。忠孝難兩全,沒有見母親最後一面,成了馬旭生命中最大的遺憾。說起母親,馬旭老人眼含着淚花:“我得感謝我的母親,她如果不送我去部隊,就沒有我的今天。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馬旭在丈夫的陪伴下曾短暫回到村裏,爲父母砌墳、祭奠,之後由於工作繁忙,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雖然家鄉回的少,但對家鄉的思念始終縈繞心頭。平時工作中聽到東北口音就感到很親切。在部隊上或醫院裏每遇到東北籍特別是黑龍江籍的戰士,馬旭都會和他攀談一番,以解思鄉之苦。

“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

正是從小受過了苦,才養成兩位老人勤儉持家的好習慣和肯於專研的精神,才點點滴滴積攢下一大筆積蓄。

作爲一名有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我們相應黨的號召,決定把積蓄捐獻給仍然相對貧困的家鄉。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因此這錢主要支持家鄉孩子的教育。

“松花江啊,你離開的女兒回來了!”

相聚的時間總是短暫的。馬旭摟着一名十幾歲的孫輩,深情地說:“你們現在比我小時候要穿得好、住得好。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生活,未來好報效國家。

在與鄉親們照相留念後,馬旭向他們揮手告別,依依惜別地離開了建國村。

張澍 記者 潘宏宇 白雲峯 劉柏森

編輯:楊曄 孫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