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燒光40億!無人超市全面潰敗!

近日,家樂福中國宣佈賣身蘇寧,外資巨頭敗走中國的背後,折射的是競爭慘烈的市場。

近年來,無論電商巨頭還是商超大佬都在竭力轉型,加速佈局新零售。在此過程中,誕生了一個萬人追捧的新風口——無人超市!

趕着新零售的熱潮,無人超市一度火爆中國,一年不到,超過200家無人超市落地,無人零售貨架高達2.5萬個,湧入資本累積超過40億人民幣!

阿里、京東、蘇寧一衆大佬搶先入局,十多家創業公司競相跑馬圈地,各大媒體爭相鼓吹:這將是一場顛覆業態的技術革命!

無人超市大潰敗!馬雲曾投百億,蘇寧、京東哄搶,如今無人問津

然而,不到兩年時間,甚至連半年不到,無人超市就陷入關店、裁員和資金鍊斷供的深淵。苟延殘踹活下來的店鋪也早已無人問津,血本無歸!

喧囂過後,這個由大佬站臺、資本撐腰的神話終於淪爲了一場泡沫!

從萬衆矚目的問世到一夜之間跌落神壇,無人超市爲何如此短命?又究竟爲何叫好不叫座?

無人超市受到資本追捧,是因爲業界普遍認爲,無人超市相較於普通商超人力成本更低,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利潤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無人超市和普通商店相比,成本上並無優勢,甚至要更高!

無人超市的核心技術主要爲兩種,第一是貨物自動識別設備,第二是建立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基礎上的運營系統,配備這些高科技系統需要極爲高昂的前期投入,後期的技術維護成本也相當高。

節省下來的員工薪酬成本和這些技術投入成本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此外,店鋪的租金、水電費、物流配送等費用也一點不少,這就導致無人超市的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都居高不下。

缺少店員還帶來了諸多問題,由於缺少店員運營,無人超市的商品供應品類受到很大限制,無法提供生鮮和非規格商品,商品價格也比普通商店定價更高。

無人超市大潰敗!馬雲曾投百億,蘇寧、京東哄搶,如今無人問津

爲什麼定價反而更高?

除了鉅額技術成本外,無人超市還遠未實現無人化操作,只是省去了銷售人員,店鋪清潔、物流配送等環節仍需要人力維護,從總體上看,平均銷售一件商品所需的成本反而更高!不賣貴點,根本難以收回成本!

另一方面,貨架雜亂、熱銷商品缺貨、商品積壓等現象廣泛存在,很難給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質量,一開始抱着好奇心嘗試的消費者,也會因爲體驗不佳,很快放棄。復購率相當低!

而且無人超市銷貨慢、店鋪面積小,物流配送效率不高,商品補貨往往不夠及時,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成本高居不下,消費體驗卻不及普通商店,可想而知,爲何無人超市運營困難,難以存活!

無人超市實際上屬於實體零售的一環,實體店鋪比拼的核心是服務質量和消費體驗。

可從消費體驗上,無人超市早已慘敗,無法和普通商超相提並論!

不少顧客反映,無人超市裏的攝像頭、感應器非常冰冷,全程都是和機器進行沒有人情味的溝通,毫無親切感,缺乏服務體驗和感受,購物的樂趣被剝奪了。還只支持非現金支付,根本就不便利!

當購物過程中有疑問,想諮詢商品的放置位置、使用說明時,也無人詢問。無人超市設置了很多人工智能識別環節,開門難出門也難,中老年人的學習成本很高。

種種原因導致,無人超市並不能節約時間,也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雖有高科技的噱頭,卻華而不實!

無人超市大潰敗!馬雲曾投百億,蘇寧、京東哄搶,如今無人問津

一般選擇線下購物的顧客,往往希望通過線下場景,感受熱鬧的生活氣息和集市氛圍,而非一味圖便利。

如果論方便,外賣和網購更節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豈不是更方便快捷!

剝奪了商超的熱度和人氣,線下購物的最大優勢也消失殆盡了!市場不買賬,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沒有契合國人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

其實消費者購物關注的核心並非無人超市,而是購物是否便利,價格是否便宜,品類是否齊全,消費者不會單單爲噱頭買單,許多風口追趕者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核心問題,因爲他們追趕風口,不是爲了早日盈利賺錢,而是奔着融資,早日套現跑路!

有了這些炒快錢的攪局者,無人零售行業逐漸融資困難,口碑下滑,接踵而來的是資本大變臉,大半入局者紛紛資金鍊斷供,重重打擊下,無人超市終於進入了寒冬期!

那麼是否應該就此否定無人超市的模式呢?

有句話說得好,無人超市並不是下一個風口,而是第N個風口。

無人超市本質上,是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線下渠道相結合的商業形態,目的是爲了節約成本,增加利潤,完全符合商業邏輯,而且也順應了向人工智能、大數據發展的時代趨勢,理論上講,完全行得通!

只是以現有的發展水平,既沒有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也沒有產出相應的價值,爲消費者提供舒適的體驗,滿足個性化需求。

總之,新技術尚且無法適應現階段的社會需求!

無人超市大潰敗!馬雲曾投百億,蘇寧、京東哄搶,如今無人問津

新的商業模式要想成立,需要技術的升級和迭代,找尋低成本的無人化技術,切實提高購物環境,解決消費者的痛點,讓無人超市迴歸方便、快捷的初衷!

更重要的是,回到商業的本質,在商品和服務上下功夫,苦練零售基本功,在服務、選址、選品上多做用戶調查,提高用戶體驗和精細化運營能力,真正吸引顧客,留住顧客!

互聯網時代,新興商業形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企業和用戶都在求新求變,這給人一種錯覺,誰能找到最超前的商業模式,誰就能把握時代的下一個潮流。

然而,不管商業形態如何改變,決定企業成敗的仍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包括技術、運營、渠道、用戶體驗等方面的硬實力。

這些能力的提升,遠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現實經驗的總結,不斷試錯。

不腳踏實地,練好基本功,一味急功近利,尋求捷徑,即使找到了正確方向,也難成事!

無人超市前景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