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論文,她一個人籌劃畢業詩會

本報通訊員 邱伊娜 黃錚澤 柯溢能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昨天浙大畢業典禮上創意寫作專業只有一個人

上圖:雕塑詩展

昨天浙大畢業典禮上創意寫作專業只有一個人

下圖:創意寫作專業畢業的侯倩

昨天,浙江大學研究生畢業典禮在浙大紫金港校區體育館舉行,浙大2015級創意寫作專業(方向)研究生侯倩也早早地來到了現場。

侯倩穿着藍色的碩士學位服,整理好頭上學位帽的穗子,雙手捧着學位證書等待上臺。但是和她一起的並不是和自己同專業的同學,因爲侯倩是2015級創意寫作專業(方向)唯一的學生。

創意寫作專業

一屆只招一個人

創意寫作專業或創造性寫作專業是英語國家英文系的傳統專業,2009年,由作家王安憶牽頭,復旦大學率先在國內開設了這個專業。此後,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也陸續開設這個專業。

創意寫作專業的主要培養方向包括小說與散文、詩歌創作,各高校的此類專業也有一部分是作家牽頭設立,如莫言、餘華、蘇童等。

創意寫作與傳統的寫作課相比,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希望學生寫出小說或劇本更新穎。

“一些教材中會有很有趣的訓練方法,比如給幾個關於顏色的詞彙,讓大家五分鐘內寫出一個故事梗概或自己的即興的想象。”侯倩介紹說。

2015年是浙江大學創意寫作專業的創辦元年,由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盤劍創立,由於創意寫作這個專業在浙大剛剛起步,所以盤劍以他的碩士招生名額來試點,每年只招一個學生。

侯倩便成爲了2015年招收的第一名學生,她留着一頭及腰的長髮,戴着圓圓的眼鏡,說起話來輕聲細語,好像下一秒,她就能把說出來的話寫成一首優雅的詩歌。

大家怎麼也想不到,這樣一個有書卷氣的女孩大學學的是生物,只因她特別愛寫詩,所以研究生報考時她選創意寫作專業。

“我喜歡寫詩,所以一眼就看中了這個專業。” 侯倩最早接觸現代詩是在高中,據她自己回憶,高中時期的自己有一點叛逆,同時又有一點感性,讀詩、寫詩是她釋放壓力、宣泄情緒的重要方式,現在的她已經寫了百餘首詩歌。

選課還要單獨開小竈

上課更像一個沙龍

一個專業只有一個人,侯倩也遇到過不少尷尬的情況。比如選課系統裏,雖然創意寫作專業同別的專業一樣有完備的課程,但侯倩需要自己聯繫研究生院的老師,課程計劃先錄入系統,再正常通過選課系統選課。

與一般研究生課程不同,算上選修和旁聽的同學,創意寫作的專業課也一般不會超過五人。比如一門叫《創意寫作理論與實踐》課,四位同學和老師就圍坐在一張會議桌旁上課。上課前,授課老師翟業軍會發放小說閱讀文本,等同學們讀完文本後,他會引導大家各自發表觀點、自由討論。

“與其說是上課,不如說是一個充滿討論的沙龍。”侯倩說。她回憶起有一次上課讀到畢飛宇的小說《相愛的日子》,老師讓大家對小說中人物關係的合理性展開評價,大家在討論中就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爭論從課上延續到課下的微信羣。

“不同觀點的碰撞相當於給我們提供了多重視角,幫助我們更多地關注其中的人文精神”。雖然上課時常“火藥味”十足,但侯倩認爲這樣的討論對寫作的學習大有裨益。

創意寫作專業的畢業生會去文創公司、博物館、美術館等地方從事與文化相關的工作。畢業後,侯倩會去往法國高等社科研究院,從事文化遺產研究。

近年來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也相繼創辦了這一專業或設立了創意寫作中心。盤劍教授告訴記者,中國的文化產業是未來的朝陽產業,社會對文創人才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他相信高校培養的這一類小而美的專業會爲社會輸送更專業化更適應各產業發展的人才。

一個人策劃畢業展

困難但有趣

侯倩喜歡參加各種詩會,創意寫作專業的畢業生需要每人策劃一場畢業展覽,所以侯倩選擇舉辦一場詩會。今年5月份,她將近年來創作具有代表性的十四首現代詩與到場的詩人及讀者們分享。

早在2016年,她實踐了一個新奇的想法——雕塑詩。參加詩會的人將拋開文字,通過觸摸、聽等方式感受詩歌。

侯倩說,當時萌發這個創意,是想探究觀衆在充分調動視聽觸覺等的多種感官時,是否能帶來詩歌審美的全方位立體化效應。

參加詩會的觀衆都會帶上眼罩,聽現場的朗誦家誦讀詩歌,除此之外,還能試着“觸摸”書。“《書》是一關於書籍的詩,朗誦前,提前發放了幾本舊書,大家戴上眼罩,一邊聆聽詩歌朗誦,一邊觸摸舊書,”侯倩說,“現場聲音的流動,手上的觸感都會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感受。”

這場特別的詩會不僅吸引了近百位學生報名參與,還有一些詩人與朗誦家也到場體驗。詩人梁曉明高度評價雕塑詩:“我參加過全國大大小小的詩會,第一次見過雕塑詩,這個創意非常好,打破了我們對詩歌審美的固有觀念。”

到場同學莫亞萍對雕塑詩的創意讚不絕口:“我戴上眼罩用心聽詩,激動得像在約會。”也有同學說:“我沒有拍下多少照片,因爲這樣的夜晚只能交給眼睛和耳朵來享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