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2日,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病逝北京。長久以來,關於孫中山先生的死因,普遍說法是肝癌晚期不治,但據筆者考證,從嚴謹的醫學角度來說,孫中山死於肝癌的說法是錯誤的。那麼,孫中山究竟死於什麼病症呢?我們不妨從頭說起。

孫中山死於肝癌?看完屍檢報告,原來實情並非如此

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孫中山


應邀北上 一病不起

1924年10月,發動北京政變的馮玉祥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孫中山大喜過望,電賀馮玉祥等人“義旗事舉,大憝肅清,諸兄功在國家,同深慶幸。建設大計,丞欲決定,擬即北上,與諸兄晤商。”很多人擔心“北方時局動盪,形勢險惡”,不贊成孫中山貿然動身,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討論決定“離粵北上宣言爲統一中國,先往上海發表主張,如北方能同意,然後與之合作”。11月10日,《北上宣言》出臺,概括起來就是兩項政治訴求,一是召開國民會議,一是廢除不平等條約。

令人遺憾的是,孫中山北上途中病倒了,滯留天津期間總也不見好轉,德國醫生施密特提議,不如前往北京實行手術。12月31日,下午4點鐘,一列火車緩緩駛入前門東車站,孫中山強打精神,執意步行下車,向歡迎的人羣含笑致意,隨後乘車入住北京飯店。爲了進一步確診,施密特與協和醫院的醫生們建議通過外科手術探查病情,但孫中山沒有接受,只答應使用保守的內科治療。

孫中山死於肝癌?看完屍檢報告,原來實情並非如此

孫中山、宋慶齡在北上途中

1925年1月20日以後,孫中山的體溫和脈搏出現異常,毫無規律,接下來的情況更糟糕,眼球開始呈現黃暈,甚至不能飲食。協和醫院的德國醫生克禮臨牀判斷“肝臟作膿,侵及他部,非施行手術不可”。26日下午,孫中山住進協和醫院接受手術,外科主任、美國醫生邰樂爾主刀,代理院長劉瑞恆親自擔任助手,施密特、克禮及其他醫生悉數到場,還特別允許汪精衛、孫科、孔祥熙等人進入手術室。

結果令人沮喪,孫中山的肝部堅硬得像塊木頭,癌細胞早已四處蔓延,在場多數人擔心“施刀割去,立時殞命”,只得吸出部分膿液,立即縫合。手術後的頭幾日,孫中山的病情有所緩解,但在短暫的穩定後再次急轉直下,劉瑞恆、克禮只得全盤盡告不治病狀。

孫中山死於肝癌?看完屍檢報告,原來實情並非如此

北京協和醫院今貌

孫中山決心勇敢戰勝病魔。協和醫院啓用鐳錠進行放射治療,然而連續八九天累計放射四十多小時,病情仍無好轉跡象。2月17日晚上,劉瑞恆代表院方鄭重致函孔祥熙轉孫中山家族,直言“孫先生所患爲肝癌最末時期,已無生存希望”。18日中午,孫中山在宋慶齡、孫科、汪精衛、孔祥熙及克禮醫生和醫護人員護送下,移居鐵獅子衚衕行轅,祕書處發佈啓事:“此次遷入行轅,專爲養病,一併賓客概未接見。凡到訪者派員招待,惟以詢問病情爲限,關於軍國之事,暫時停止談話。”

彌留之際 不忘革命

孫中山的病情牽動各方,黨內元老紛紛聚集北京。李石曾、張靜江、宋慶齡等說服孫中山,改服中藥,再結合西藥治療。孫中山一生不信中醫,但事到如今也只好不妨一試。

北京中醫陸仲安曾給胡適、張靜江治過病,療效十分顯著,汪精衛通過胡適延請其來,最初兩劑中藥確有效果,孫安睡良好,氣色轉佳,腳腫神奇般消失了。但第三劑下去,孫突然腹瀉不止,“排出糞便其色甚黑”。克禮搖頭說:“肝癌之擴散並未因服中藥而停止,中藥只可有益睡眠,減輕痛苦。肝腫日大,家屬等勿存奢望。”

孫中山死於肝癌?看完屍檢報告,原來實情並非如此

孫中山與宋慶齡

陸仲安束手無策,轉請上海名中醫唐堯欽、周樹芬合診開藥,結果不特未能止瀉,反而致使小便短赤,排泄困難,至此徹底停服中藥。

何香凝從廣州趕來幫助照料,看着躺在牀上的孫中山和日夜侍病的宋慶齡,不禁眼淚直掉:“大家都很巴望孫先生能夠多活幾年,繼續領導我們建設這個他親手建立的國家。想念着革命的前途,人人心裏都感覺惶急,生怕他的病萬一治不好,將來怎麼辦呢?”

2月24日,孫中山痛苦地有些快要支持不住,醫護人員輕聲關照家屬、黨人:“先生處於極危狀態,諸位有什麼話要向孫先生請示的,現在恐怕已經是到時候了。”衆人萬分悲痛,公推汪精衛、孫科、孔祥熙、宋子文請立遺囑,走到牀前,四人均不知該如何啓齒,似睡未睡的孫中山先開口:“你們有什麼話儘管直陳。”

孫中山死於肝癌?看完屍檢報告,原來實情並非如此

孫中山手書“天下爲公”

汪精衛想了想,委婉地說:“當先生進入醫院,諸同志皆責備我等,要請先生留下些教誨之言,俾資遵循。如先生之病迅即痊癒,固無論矣。假設不痊癒,我等仍可永遠聽到先生之教訓。我們知道先生有信心抗病魔,我們也願意幫助先生抗病魔,但在先生精神較佳時,留下些許教訓,則十年二十年後,仍可受用。”

我死之後,敵人更將向你們進攻,甚至必有方法令你們軟化,你們不怕嗎?”汪精衛表示“我等追隨先生奮鬥數十年,從未巧避危險,先生教誨我等甚久,應該相信我們”。孫中山閉目點頭:“我已經著有許多書了,你們要特別注重喚起民衆,聯合世界上被壓迫民族共同奮鬥。”汪精衛當場記下,隨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政治遺囑初稿,加以增補修飾,全文讀給孫中山聽,孫聽完後無異議。接着又讀宋子文草擬的家事遺囑,孫亦贊成。

汪精衛本想請孫中山即時簽字,但宋慶齡在室外早已泣不成聲,孫對汪說:“你且暫時收起來吧!我總還有幾天的生命的。”據何香凝回憶,汪精衛等人後來綜合考慮,改“聯合世界上被壓迫民族共同奮鬥”爲“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一代偉人 溘然長逝

山東醫生王綸留學日本,推薦一種新藥“卡爾門”,3月1日起連續注射五次,孫中山的脈搏、呼吸漸次平均,不過腹水增漲如故。勉強注射至第七次,王綸徹底失望,長嘆“藥力不敵病勢,雖對症亦無效”。

3月11日晨,何香凝發現孫中山的眼睛開始散光,難過地提醒汪精衛:“現在不可不請先生簽字了。”宋慶齡忍痛含悲地說:“到了這個時候,我不僅不可以阻止你們,還要幫助你們。”彌留之際,孫中山一度比較清醒:“我這次來北京,是謀求和平統一的。現在爲病所累不能痊癒,死生本不惜,但是數十年爲國民革命所抱定的主義,終未完全實現。希望諸同志努力奮鬥,使國民會議早日成立,達到三民、五權之主張,則本人死亦瞑目。”

孫中山死於肝癌?看完屍檢報告,原來實情並非如此

孫中山遺像

中午,宋慶齡託着孫中山顫抖的手腕,先後在政治和家事遺囑上籤下“孫文,3月11日補籤”,稍後又用英文在致蘇聯政府遺書上籤下名字孫逸仙。病房的空氣幾乎凝結,汪精衛在筆記者下面簽名,在場的宋子文、邵元衝、戴恩賽、孫科、吳敬恆、鄒魯、何香凝、孔祥熙、戴季陶等九人,則在證明者下面簽名。

3月12日9時許,孫中山口呼“和平”、“奮鬥”、“救中國”等語,聲音越來越微弱,直至9時30分,一代偉人溘然長逝。鮮爲人知的是,屍檢病理報告顯示,孫中山的不治之症“實爲膽囊腺癌伴有膽囊管梗阻,直接擴展到肝及橫膈”。

歷史證明,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和愛國主義者。他爲中國的獨立、民主、富強奮鬥終身,建立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他始終在全中國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由衷的景仰。

參考文獻

1、黃昌轂:《孫中山先生北上與逝世後詳情》,上海民智書局印行(時間不詳)

2、桑兵主編:《孫中山史事編年》,中華書局,2017年版。

3、廣東政協文史委主編:《從辛亥革命到國民革命:孫中山文史資料精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