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英傑

今天是建黨節,98年前,一羣擁有崇高理想的年輕人,在中國的東南一隅,成立了中國共產黨。

27歲的我們還在迷茫,他們卻已經找到了畢生的真理和方向

中共一大會議臨時召開地

這場關係中國前途命運的盛會,一共有13個人參加,無論他們後來的人生命運向何方偏轉,走向何種人生軌跡,但在1921年的7月,他們都懷着改變民族命運、重塑國家未來的崇高信念,矢志革命。一場盛會,13個人,中國的命運從此被改寫。

其實,除了締造中國共產黨的13人之外,還有一位重量級人物缺席了,他就是蔡和森。這位比毛澤東小了2歲的湖南雙峯人,同樣求學於湖南第一師範,和毛澤東是朝夕相處的同窗、也是志同道合的摯友。

他是中國第一批研究俄國十月革命的先行者、探索者,曾立下“匡復有吾在,與人撐巨艱”的豪言壯志。也正是他,多次致信毛澤東、陳獨秀,提出“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箇中國共產黨”的主張。雖然他缺席了中共一大的建黨盛會,可是他的創造性思維,卻足堪留名。此外,蔡和森還在報刊《先驅》上公開提出“打倒國際帝國主義”的口號。

27歲的我們還在迷茫,他們卻已經找到了畢生的真理和方向

蔡和森

蔡和森的影響甚至直至今日:1924年,他出版了《社會進化史》,這本書是中國人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寫成的第一部社會發展史,今天我們中學、大學教材中關於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內容,基本都溯源於蔡和森。

但不幸的是,1931年,蔡和森被捕,犧牲時年僅36歲。

這樣的蔡和森,用今天的話說,絕對是集智慧、才華、膽略於一身的“取火者”。

神奇的年齡

一羣年輕人,在大好年華里,不好好的賺錢、養家、過日子,爲什麼一定要置身家性命於不顧,“鋌而走險”鬧革命呢?

答案是:不革命不行。此時的九州大地早已傷痕累累,整個民族一片暮色,陰雲籠罩之下,堂堂中華,路在何方?這是鐫刻在每一個有志之士心頭的錐心之問。

27歲的我們還在迷茫,他們卻已經找到了畢生的真理和方向

五四反帝反封愛國運動

九州失序是誰的責任?神州陸沉誰來擔當?狼煙戰火誰來平熄?李大釗在《青年與人生》中吹響了有志青年的集結號,周恩來發出了“面壁十年圖破壁”的怒吼,毛澤東則喊出了“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千年一問。

拷問良久,這些年輕人給出了最後的答案:既然沒有什麼救世主,這個世界、這個神州,我們自己來拯救!

然而,神奇的是這些創始人的年齡——平均27歲。其中年齡最大的何叔衡45歲,而最年輕的劉仁靜年僅19歲,缺席盛會的蔡和森此時也只有26歲。這個年齡,正如毛澤東所寫“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在最好的年華里,他們毅然擔負起了“爲生民請命,爲天地立心”的責任,而奮鬥28年後,終於實現了“開萬世之太平”的宏願。


27歲的思考

27歲,老一輩革命家們已經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爲改變國家的命運前途而奮鬥不息。

27歲的我們還在迷茫,他們卻已經找到了畢生的真理和方向

毛澤東、蔡和森等發起成立的新民協會

27歲,用今天的生命指數衡量的話,基本算是走過三分之一,進入生命的黃金時期,開始啓動人生的新階段。

古人曾將人生的幾大目標濃縮爲“修齊治平”,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很顯然,在27歲的年齡,先行者們已經開始了“治”和“平”。

每當寫到這的時候,我總感覺彷徨,特別是看着那些跟我同齡或者比我小,卻很牛很多的人,這種焦慮有點致命。

27歲的我們還在迷茫,他們卻已經找到了畢生的真理和方向

由此,我想到了一個重大的人生命題:人生價值實現和道路的規劃。

我們的27歲在幹什麼?人生的目標又實現了多少?

有人說:完成了碩士學業,開啓人生新篇章。

有人說:結婚生娃,完成了人生“終極目標”。

也有人說:升職加薪,成功轉型。

那麼你的27歲又有什麼樣的宏圖偉願或已經完成了怎麼的目標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