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书法长廊观百牛渡江 文艺家感受县域新变化

文艺家们参观营山县云凤书院 陈国光 摄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反映南充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凝聚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的强大合力,6月25日至28日, 南充市文联组织全市近20名文艺家深入仪陇、蓬安、营山开展不忘初心、践行“四力”文艺采风创作活动。

游书法长廊 品味书法大家力作

两三层的白墙青瓦房,荷塘环伺,与典型的川北民居相映成趣。 沟河两岸绿树枝条有的交会空中, 有的垂于水面,流水过处,泛起层层涟漪。这里就是仪陇县日兴镇黎明村,舒适田园,雨后初晴,置于其间,赏心悦目。黎明村党支书陈玉林介绍,2016年以来,该村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引进外地业主发展柑橘、食用菌、水产莲藕三大产业, 所有贫困户和大多数村民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顺利实现脱贫。《南充文学》主编杨茂生说,黎明村的变化是南充广大农村的缩影, 相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定能让农民走上文明、富足的小康路。

金粟书岩位于金城镇金城山上,东起观音阁西至柳家岩一道长800余米的书法长廊上,200余幅书法作品刻于其上。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打造地方人文景点,开发旅游资源,仪陇县书法协会向全国书法界发出了约稿信,征集歌颂朱德、张思德精神和仪陇山水的书法佳作。很快,舒同、启功、邵宇、沈鹏、楚图南等书法大家纷纷送来精品力作。 当时共收到作品1000余幅,选出部分佳作刻于崖上,幅面最大者达35平方米,最小也在2平方米以上。这些作品兼有篆、隶、行、楷、草等多种书体, 俨然我国上世纪80年代书法艺术的集锦。 文艺家们踏着古色古香的观光栈道, 首先见到的就是金粟书岩上刻有朱德早年撰写的五言诗《怀乡》:“避暑居高耸,搔首望仪陇。白云阻乡关,回看江涛涌。”“这些作品无论诗章还是书法,都堪称一流,值得学习。”文艺家们称赞道。

观百牛渡江 点赞蓬安创新做法

百牛渡江是蓬安县无中生有创新创造的一个旅游景区, 借助水牛每天必须到嘉陵江上岛屿吃草的“习惯性动作”,蓬安人把上百头水牛横渡嘉陵江作为一道景观打造, 如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放牛节”,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27日上午8点40分, 尽管细雨纷飞, 但现场已有上百名游客凭栏观看牛儿在头牛的带领下, 在江中不时变换队形奋勇前行的美景。“我是第二次来观看百牛渡江了, 场面确实令人震撼,牛儿的一些温情画面让人难忘。真的为蓬安利用自然生态现象打造自然景观的做法点赞。”著名作家、南充市作家协会主席李一清说。

新店镇千坵村、朗池镇兴云村是营山县新(店)法(堂)朗(池)30村连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上的两个点,文艺家们行走其间, 但见成片柑橘枝繁叶茂、翠绿欲滴,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位于新店镇的红九军政治部旧址和位于朗池镇的云凤书院,分别记载了红九军在营山的战斗历程以及营山籍百岁老红军王定国心系祖国、关怀家乡的故事,文艺家们无论是观照现实还是缅怀历史,都为营山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感到欣喜。“进入镜头皆是景,营山除了凉面,可拍可写可记的太多了。” 南充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国光说。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一路拍,新中国成立70年来, 南充大地焕然一新,为时代抒怀,为人民列传,南充文艺家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南充精彩华章。(记者 何建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