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要講的這位歷史名人就是這裏面的孫叔敖。

孫叔敖是楚國的相國,姓羋,名敖,字孫叔,是一個十分有才能的人,他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怎麼個善良法就要從故事中得知了。當時在楚地有一個故事是雙頭蛇,因爲當時人們很迷信,於是就一個非常迷信的說法,說遇到雙頭蛇的人必死,結果有一天年少的孫叔敖外出遊玩就碰到了這個雙頭蛇,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樣倒黴的事被孫叔敖遇到了,這個時候的孫叔敖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了,但是不能再讓別人遇到這條蛇了,於是就把這條蛇給殺了,然後就埋了起來,緊接着就跑回了家向自己的母親哭訴,說:“聞見兩頭之蛇者死,曏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在死前還不忘記自己的母親,可以看出這個人不僅善良,而且孝順,接着母親問他蛇哪裏去了,孫叔敖回答說:“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最後母親安慰他說好人會有好報的,你不會死,後來這個孫叔敖成爲了楚國的國相。這個故事中體現出了他的善。

如何說孫叔敖是一個好家長呢?這就要說孫叔敖對後世的安排上了,這不僅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很高明的人,在將死之際,他曾經對兒子說:“楚王曾多次想對我進行封賞,但是我沒要。我死後,楚王一定會對你進行封賞,記住不能要肥沃的土地。在楚國和越國的交界地有一個名叫寢的山地,這塊地較爲貧瘠,名聲很差。楚國人非常的敬畏鬼神,越國人則相反,喜歡用鬼神來祈福,估計也只有這塊地能夠長期的佔有了。”結果是不出孫叔敖所料,楚王確實拿出了肥沃的土地給孫叔敖的兒子,孫叔敖的兒子則謹記父親教誨,沒有接受,而是要了那塊名叫寢的地方,後來果真應驗了,其他的地方在後來被收了回去,而寢這塊地則因爲過於貧瘠楚國王室不太想要,於是乎,這塊地皮依然是孫叔敖後代的封地。這位好家長爲自己後代的謀劃在後來有了結果,這也是這位相國的高明之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