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澶淵之盟”?澶淵之盟就是宋朝與遼國經過澶州之戰後,宋、遼兩國簽訂的和約,和約規定:宋朝每年給遼國10萬兩銀子,20萬匹絹;宋遼相約爲兄弟國,遼聖宗稱宋真宗爲兄長;雙方以白溝河(在今河北省保定)爲界,各守疆界,互不侵犯;雙方不得構建針對對方的軍事設施。

因澶州(今河南濮陽)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此盟約爲“澶淵之盟”。

達成這樣一個盟約,其過程是非常複雜、曲折,而且很艱難的。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率20萬大軍南侵,與宋朝軍隊展開大規模戰爭,在宰相寇準的極力主張下,宋真宗親征,在澶州與契丹軍隊交鋒,雙方開始打個平手,後來,宋軍使用八牛弩,射殺了遼軍大將蕭撻覽,暫佔上風,宋朝藉機與遼軍和談,兩國最終簽訂了停戰協定。

澶淵之盟,規定了宋朝每年向遼國賠款輸歲幣,納絹,表面看,是個不平等的條約,但從長遠來看,此盟約對宋朝的有利一面,更勝過對遼國的有利一面。一者,此約結束了宋、遼兩國長達數十年的邊境混戰,戰爭的平息,衝突的停止,對老百姓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二者,戰爭停息後,雙方在政治上開展了對話,互通使節,政治上取得互信,沒有過度的軍事防備,國與國之間相處友好,節約了軍費開支;

三者,盟約簽訂後,兩國在農業、商貿、文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加強了雙方經濟的往來,兩國的文化和經濟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四者,最關鍵的是,自從雙方簽訂盟約這個時間點起,到北宋末年,宋、金締結“海上之盟”,聯金滅遼、重啓戰爭止,兩國保持了近120年的和平。和平是最珍貴的,對國家來說,和平意味着穩定和發展,對老百姓來說,和平意味着平安,倘無和平,國家不國,家將不家。

還可以對比一下“海上之盟”。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那就是“澶淵之盟”帶來了國家的穩定,“海上之盟”卻帶來了國家的滅亡。

1120年,宋徽宗在太尉童貫的蠱惑下,撕毀與遼國的盟約,聯合金國攻打遼國,雙方約定:宋、金夾攻遼國,宋朝負責攻取遼國長城以南的燕雲地區,金軍負責攻取長城以北地區,遼滅亡後,燕雲之地歸宋,宋將原給遼國的歲幣轉納於金國。結果,遼國滅亡後,宋朝燕雲之地沒得到,反而“去了一匹狼,迎來一隻虎”,金國隨即南侵,短短几年就滅亡了北宋。

所以,就長遠和結局來看,宋金簽訂“澶淵之盟”,最大的贏家是宋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