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佔據統治地位的很少,特別是一統中原的,也就元朝和清朝。相對而言,清朝則比元朝更成功,因爲,它這個朝代存活的時間更久。

現在我們回顧歷史,分析一下,滿族當時入關的時候,部隊應該是很少的,對於清軍入關時帶了多少人存在好幾種說法,有的說二十萬,有的說十五萬,也有的說十三萬。

在雍正天子主理編著的清史文獻《大義覺迷錄》中實在已給出了尺度謎底:“至世祖章天子入都門時,兵亦但是十萬。夫以十萬之衆,而服十五省之全國,豈人力所能強哉!”從這段話中能夠看出,清軍當時總軍力在十萬左右。

想象一下,十萬部隊就能統一龐大的中原,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除了明王朝統治腐敗、清軍驍勇善戰以外,其實最爲重要的就是明朝“漢奸”太多。

當然我們是現代人的觀點去看待歷史,所以對於“漢奸”這個也要正確看待,但是我們把南宋與明朝比比較,的確明朝的一些“漢奸”大臣在推動滿清入駐中原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明末末年與南宋末年相比,吏制腐敗,民生凋敝都是一貫現象,但南宋末年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文天祥,岳飛等權力中樞(重臣)中大批忠君愛國之士不斷湧現,支撐南宋的半壁江山又延續了數十載。

可爲什麼明末朝廷的叛徒如此之多?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時,崇禎敲響早朝的大鐘,可身邊竟然沒有一位官員前來,他們去了哪裏了呢?許多都是在急着逃命。

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時,其實明朝的實力仍然非常強大,仍然有100多萬的兵力,然而,不到半年的時間,100萬的大明軍隊投降了,如此大規模的軍隊投降中國歷史絕無僅有,簡直匪夷所思!

很多人將滿洲人的征服視作一種偶然,試圖通過將罪責推給農民軍的方式來洗刷祖先的恥辱。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滿洲人與明帝國的實力對比實在太過懸殊,就算有五分之一的漢人起來堅決反抗,滿洲人都斷難獲得勝利。但實情卻是,在滿洲領導層刻意的離間和賄賂下,漢族的軍閥和精英們一個接一個地投向了滿族人,爲了暫時的榮華犧牲了應有的責任,滿洲人用他們無與倫比的政治韜略,將這個看似強大的帝國化成了毫無凝聚的一盤散沙,最終,實現了這一17世紀最大的屌絲逆襲。

而在衆多明末的叛徒中,洪承疇、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是典型的明末的投機分子,他們同屬國之重吏,在國家危亡時刻大批投降,實所罕見!

北京被困之時,崇禎命吳三桂救駕,但吳三桂怕損失自己的力量,日行才50餘里,眼睜睜地看着北京陷落,後來果斷的投降了滿清;而洪承疇作爲國之重臣,在被俘後沒有自己的應有氣節,反而心甘情願爲滿清效力,還向皇太極提出滅明的三個建議,皇太極評價他能力抵得上三十萬精兵;魏藻德作爲內閣首輔,在京城被圍之時,沒有履行職責守城抗戰,反而是積極策劃打開城門投降。

明末的朝廷官員太多的投機分子了,只關心自己的榮華富貴,道德淪喪令人驚愕。可以說從明朝開始,中國的一些文人和朝廷官員逐漸喪失骨氣和氣節這一趨勢就逐漸顯現,後期愈演愈烈,直至演變爲清末和民國時期投降主義盛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