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日,中國還首度發佈了《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年版)》,新增5G核心元組件、集成電路用刻蝕機、芯片封裝設備、雲計算設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多個條目,支持外資更多投向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領域。在具體條目上,白明稱,新負面清單在多個關鍵行業與敏感領域放寬了外資股比限制,其中文化行業屬於敏感領域,電信領域也多牽涉國家安全等問題,中方推動這些領域的開放,足見中國願意將開放推向更深處。

原標題:負面清單再“瘦身”: 電信文化等放寬准入,鼓勵外商投資5G芯片

21世紀經濟報道 夏旭田,武雯婕,繳翼飛 北京報道

猶如一把遊標卡尺,中國“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的伸縮正在度量着中國對外開放的廣度與深度。

6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放寬了在城市燃氣、電影院、增值電信、石油天然氣開採等領域的市場準入。

同日,中國還首度發佈了《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年版)》,新增5G核心元組件、集成電路用刻蝕機、芯片封裝設備、雲計算設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多個條目,支持外資更多投向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領域。

受訪專家指出,連續多年“瘦身”之後,新版負面清單再度削減,並觸及到一些關鍵行業和敏感領域的開放,這凸顯了中國進一步開放的意志與決心。

  

取消電影院等領域限制

今年的修訂進一步縮減了負面清單的長度。其中,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條目由48條減至40條,壓減比例16.7%;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條目由45條減至37條,壓減比例17.8%。

服務業開放是一大亮點。新版負面清單在交通運輸領域,取消國內船舶代理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基礎設施領域,取消50萬人口以上城市燃氣、熱力管網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文化領域,取消電影院、演出經紀機構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增值電信領域,取消國內多方通信、存儲轉發、呼叫中心3項業務對外資的限制。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新版兩個負面清單在連續多次縮減基礎上今年再度“瘦身”頗爲不易。此前條目較多,負面清單有很大的削減空間,如今已減至40條左右,清單越縮越難,含金量也越高。

在具體條目上,白明稱,新負面清單在多個關鍵行業與敏感領域放寬了外資股比限制,其中文化行業屬於敏感領域,電信領域也多牽涉國家安全等問題,中方推動這些領域的開放,足見中國願意將開放推向更深處。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投資合作研究所副主任杜奇睿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負面清單更重要的在於縱向的開放水平的提升。新的負面清單以清晰的邊界界定了市場準入,其開放程度也與中國的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水平和政策導向相匹配。

白明也指出,經過歷次縮減,未來負面清單在數量上可能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期。未來的外資准入將更側重開放的質量,比如部分行業從禁止轉向限制,逐步擴大開放面。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近日的G20大阪峯會上明確表示,中國將全面取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

白明表示,針對部分外資企業擔心的准入“玻璃門”現象,今年年底前,將全面取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性的規定,確保市場準入內外資標準的一致。

杜奇睿介紹,負面清單是《外商投資法》的一個核心,除了後者這一外資基礎性法律之外,中國還有幾十個部門的規章和幾百個行業和地區性規定,後者都對外資做了限制。“很多時候,這些限制跟負面清單是衝突的:後者說外資可以進入一些行業,但一些部門性和地方性的法規還是有限制的,當務之急是要清理這些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

鼓勵外資投高端製造

負面清單之外,中國還首度發佈了《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年版)》,這一目錄將此前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類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合二爲一。

新的鼓勵目錄將製造業作爲鼓勵外商投資的重點方向,全國目錄新增或修改條目80%以上屬於製造業範疇,支持外資更多投向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領域。

在電子信息產業,新增5G核心元組件、集成電路用刻蝕機、芯片封裝設備、雲計算設備等條目。在裝備製造業,新增或修改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等條目。在現代醫藥產業,新增細胞治療藥物關鍵原材料、大規模細胞培養產品等條目。在新材料產業,新增或修改航空航天新材料、單晶硅、大硅片等條目。

此外,目錄還鼓勵外資投向生產性服務業。在商務服務領域,新增或修改工程諮詢、會計、稅務、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等條目。在商貿流通領域,新增或修改冷鏈物流、電子商務、鐵路專用線等條目。在技術服務領域,新增人工智能、清潔生產、碳捕集、循環經濟等條目。

白明稱,鼓勵目錄類似一個“正面清單”,更多體現了一種產業導向。中國正從製造業大國走向製造業強國,高技術領域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導向。

在中國擴大高科技領域對外資的開放的同時,一些發達國家不斷加強對外國投資的審查力度,並否決了高科技領域的多項國際併購。

白明指出,高科技領域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全球化配置資源,中國願意在這些領域擁抱來自全球的資本,加入到全球產業鏈中來。但部分國家擔心中國進入這一領域後分食他們的市場,因而更傾向於保護主義。

杜奇睿指出,中國之所以對高科技行業持開放態度,是因爲在高鐵、5G、光伏等具有優勢的領域,中國不怕競爭。

中國配套產業齊全,又具備巨大的國內市場,容易形成規模經濟,這對外資很有吸引力。

中國出臺負面清單等一系列措施,在“穩外資”中正在發揮作用。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369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7.2%,佔比達到了28.5%。

(編輯:李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