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東南亞中南半島的緬甸,古代曾經是東南亞非常強大的文明古國。現代雖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經濟發展卻十分滯後,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緬甸面積大約67.85萬平方公里,人口5300萬左右。整個緬甸分佈着衆多南北縱向的河流與山脈,北部多高原,南部多平原,在安達曼海擁有大約3200公里的漫長海岸線。北迴歸線貫穿其北部,除了少數亞熱帶地區,大部分都屬於熱帶區域。

緬甸的資源相當豐富,一半以上的土地都被茂盛原始森林覆蓋,盛產各種優質的木材與經濟用植物,全球60%以上的柚木都產於緬甸。緬甸水利水電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保守估計已經超過1800萬千瓦。

緬甸礦產資源種類衆多而儲量巨大,鐵礦、錫礦、銅礦等素來以儲量巨大而且品位高而著名,油氣儲量前景非常廣闊。在緬甸所有資源中,以寶石礦最著名,寶石中又以翡翠、紅寶石最著名。

二戰後,憑藉豐富資源等因素,緬甸成爲了當時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緬甸更因爲大規模出口稻米被稱作“世界米倉”。後因其內部動盪不定,經濟迅速衰落,成爲世界上經濟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如今的緬甸超過60%的人口從事農業,是世界上重要的大米出口國。除了出口各種農產品與礦產資源,緬甸的工業薄弱,以食品加工、紡織、製衣、印染、木材加工等爲主。

近年來,隨着緬甸環境的逐漸安定,這個文化昌盛的佛教古國也不斷煥發着勃勃生機。緬甸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資源豐富,只要環境安定下來就非常容易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緬甸本身水電與油氣資源都非常豐富,而且來自於中東的石油通過緬甸運輸可以避開馬六甲海峽,更加便捷安全。

由於佛教的昌盛,緬甸僧侶的地位非常高,而且與泰國一樣,緬甸男子一生也需要出家爲僧一次,當地人也非常樂善好施,隨處可見佈施的人羣與託鉢化緣的僧尼。緬甸文化昌盛,名勝古蹟與自然美景隨處可見,旅遊業潛力很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