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加快鄉村振興,推進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做好土地文章,關鍵是提高耕地質量和利用水平。

我市3500萬畝耕地中,丘陵山地佔比高達98%,其中15°以上的坡耕地佔47.1%。隨着農村勞動力減少,要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就必須實施丘陵地區土地宜機化整治,解決中大型農機下地“最後一公里”難題,這也是重構農業生產模式、組織模式、服務模式的當務之急、必然之舉。

“嘿!灑水車也開到山頭上了,這真是稀奇。”9月4日,在潼南區龍形鎮高樓村的一個山坡上,一輛灑水車慢悠悠地行進着,車廂兩邊幾個高壓噴水頭向兩邊噴灑出十多米寬的水霧,短短几分鐘,就完成了一畝多花椒地的灑水工作,讓周邊村民嘖嘖稱奇。

在龍形鎮,隨着土地宜機化整治的快速實施,大型農機“開上山頭、開進山窩”已逐漸成爲一種常態。中大型農機的高效率作業,讓以往無人問津的衆多饅頭山、巴掌田、雞窩地,成了農業業主、大戶眼中的“香餑餑”。

龍形鎮宜機化整治,讓衆多農機合作社快速壯大。

土地機械化耕作條件不好

龍形鎮是潼南傳統農業大鎮,全鎮7萬多畝耕地中,水田和坡地各佔一半,因屬典型淺丘地貌,這裏的土地機械化耕作條件算不上好。

“我們家的田土加起來有近3畝,共4塊,之間相隔最近的都有幾十米,最大的一塊還不到一畝,除了一塊7分大小的水田在山坡下以外,其餘的均分散在山坡上。”68歲的周汝仁是高樓村四社村民,孩子外出打工,他和老伴在家帶孫子。雖然家裏也有微耕機,但要將這些地全部種上,還是沒那個勞力,請人種又要花錢,所以就只種了點糧食蔬菜自己喫。

重慶日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由於勞動力缺乏,田土機械化耕作條件又差,當地土地荒廢情況非常普遍。說起饅頭山、雞窩地,村民大多一臉嫌棄。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農業耕作模式越來越難以爲繼,當地政府引入業主,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的努力也遭遇了巨大障礙。

2015年,龍形鎮花大力氣引入天裕樂農業來高樓村流轉土地種植花椒。基地開建時,業主犯愁了:根本請不到足夠的勞力翻耕土地,而且即使有勞力,也是效率低、成本高。同時,大部分坡地相對落差大、路又窄、田埂又多,大型農機無法進入作業。

讓大型農機有用武之地

面對困境,天裕樂農業的負責人付強找到了潼南區農委,經過反覆溝通,農委爲其開出了方子,進行土地宜機化整治。

龍形鎮農副中心主任黃冠說:“宜機化,不是說把山都推平改成平原田地,而是合併細碎地塊,改造坡道、溝渠和道路,保證大型機械開得進去、用得起來,費用也不高。”

在潼南區農委少量獎補資金的引導下,當年付強便啓動了數百畝坡地、雞窩地的宜機化整治。

“綜合起來,每畝的整治費用在2000-3000元之間。”付強說,與政府以前實施的大規模土地整治不同,這種宜機化整治,只能算是一種低投入、低成本的“小手術”——坡地間的落差還在,但是有了機耕道連接,大型拖拉機也能上坡下田了;田塊還是那一塊,只是通過少量的填挖整形,讓不規則的田地變爲了條塊狀,大型農機也能作業;小田地通過去除田坎、填平溝壑等,中大型農機可進入……

“現在,我們澆水、除草、施肥等都基本靠大型農機,可以說,拖拉機真的是漫山遍野到處跑。”付強說。

看到天裕樂的整治出了效果,周邊不少業主也開始進行土地宜機化整治,一些還沒有被流轉的饅頭山、雞窩地,因流轉費用低,花少量費用就能整治出效果,更是成了衆人眼中的“香餑餑”。

丁壩村是龍形鎮最偏遠的鄉村之一,這裏土地耕作條件相對更差,幾乎很難找出一片平緩的田地。就是這麼一個地方,卻被人搶着要。2015年6月,鋤萃農業流轉了該村1200畝土地,一開始就進行土地宜機化整治。“通過整治,這些土地也能有高收益。”鋤萃農業負責人李林說。

近幾年,龍形鎮已有10位業主對共計15000多畝土地進行了宜機化整治,陸續形成了5000畝花椒、2000畝特色柑橘、4000畝檸檬、1000畝中藥材的特色產業,爲該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振興奠定了基礎。

農業生產變得更高效

大量進行土地宜機化整治帶來的變化,並非只是生產成本降低和作業效率提高,更重要的是重構了當地農業生產模式、組織模式和服務模式,使農業生產變得更加高效。

“要是按照原來的傳統模式,我們企業肯定虧大了。”李林說,在生產的組織和服務上,由於自身規模有限,不必自己購買大型農機、養機手,可以將耕地、施肥、除草等各個環節,交給專業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來做。

基於這種巨大的服務需求,龍形鎮社會化服務組織快速興起,現代農業的生產、組織和服務體系快速成型。

黃冠介紹,原本,龍形鎮沒有一家專業農機合作社,但短短兩三年時間,就湧現出了兩家大型農機專業合作社,鄰近鎮鄉的幾家農機專業合作社也加入了進來。

在去年成立的捷佳農機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除了兩臺大型收割機外,50馬力、90馬力、130馬力等各類型的拖拉機都有,一些拖拉機的輪子比人還高。不遠處還有一臺32噸級的烘乾機,以及一架大型植保無人機,其他中小型的機械更是不計其數。

“別看這各種農機多,農忙時還不夠呢。”合作社負責人說,就拿這兩天很多業主正在進行的灑水和農藥噴灑作業來說,拖拉機改裝的這種噴灑車,左右加起來可以噴約30米遠,一天可噴灑200畝左右,人工費加油錢加藥錢也就500元左右。但如果人工噴藥,一天噴完200畝至少要40個人,按每人50元的最低標準算,僅人工費就需要2000元。

“所以,現在凡是大型農機能去的地方,業主都願意找專業合作社,省力省事又省錢。宜機化整治帶來的這種高效社會化分工,讓耕作條件不太好的丘陵地區,產業振興不再是夢。”潼南區農委一負責人說道。

來源:重慶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