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日前,大型飛機用高強高韌-低淬火敏感性鋁合金的發明專利“一種適合結構件製造的鋁合金製品及製備方法”,獲得了美國和加拿大的發明專利授權。至此,上述新型鋁合金發明專利在獲得國際PCT組織公佈和歐洲專利局授權的基礎上,專利授權國家的數量已增至12個,全部是世界上的飛機和航空鋁合金主要生產製造國,包括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挪威、澳大利亞、意大利、西班牙、奧地利、日本和中國,是我國第一種獲得國際發明專利大範圍授權的航空鋁合金材料。

航空鋁合金是飛機、航天飛行器製造的主幹材料。伴隨着當代飛機設計製造對飛行性能、有效載荷、燃油消耗、服役壽命及安全可靠性要求的不斷提升,對鋁合金結構的綜合性能及減理效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採用大尺寸鋁合金材料數控銑削加工出整體式鋁合金結構件,取代傳統中由多個鋁合金散件拼裝而成的組合結構件,不僅可實現結構件大幅減重、提高服役過程可靠性,而且可減少飛機組裝工序、降低製造成本。這種先進的設計製造方法,對鋁合金材料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鋁合金鍛件或預拉伸板的最大厚度往往需要達到150毫米以上,不同厚度部件的綜合性能高度均勻,同時還要擁有優良的強度、塑性、斷裂韌性、抗疲勞性能、抗應力腐蝕與剝落腐蝕性能匹配。

自2006年國家大型飛機重大科技專項啓動以來,在我國運20大型運輸機和C919大型客機設計中,一些大型關鍵結構件選材,均需選用高強高韌-低淬火敏感性鋁合金大規格材料。“十一五”期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計劃、973計劃、863計劃、國際合作計劃等項目支持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下屬的有色金屬材料製造加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熊柏青教授領導的鋁合金團隊,經過深入研究,提出了國產高強高韌-低淬火敏感性鋁合金的成分設計和製造加工過程中的微觀組織控制準則,形成了完整的實驗室技術原型,申請了新型合金發明專利,其內容涵蓋了新型合金成分設計、全流程製造加工工藝等40餘條權利要求,爲新型合金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和知識產權保障。“十二五”期間,在國家大型飛機重大科技專項材料研製項目的支持下,與中國鋁業集團公司下屬的西南鋁公司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單位緊密合作開展了工業化試製,相繼實現了運20用十餘種規格超大厚度鍛件的研製定型,總體性能與美國7085合金產品相當,部分關鍵性能實現超越。“十三五”以來,西南鋁公司已累計向航空工業供貨近千噸,同時,爲中國商飛研製的多規格超大厚度預拉伸板已完成項目轉階段評審,民機適航合格供應商資質認證工作正在順利推進。

下一步,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將和生產單位進一步深化研究,不斷完善工業化批生產管理體系,加快系列規格產品的民機適航合格供應商資質認證,不斷擴大國產高強高韌-低淬火敏感性鋁合金材料在新型飛機、航天飛行器中的應用範圍,支撐我國航空航天製造業的發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