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在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724會議室舉辦第一次研究生讀書會。讀書會成員們就杜贊奇先生的代表作《文化、權力與國家》展開分享與討論。本次讀書會邀請到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白紅義副研究員、王蔚副研究員、丁方舟博士擔任點評嘉賓;新聞所2016和2017級研究生,以及部分友所同學參加了本次讀書會。

摘要速覽

首次讀書會由新聞所2016級研究生李拓擔任主讀人。李拓首先對全書的主要章節進行了梳理,並對書中核心概念“權力的文化網絡”、“經紀體制”、“政治內卷化”做出了辨析。李拓認爲,中華民國成立後,國家意在將鄉村納入到自己的權力範圍之內,並試圖在這個網絡之內獲取資源。然而,民國政府卻選擇了錯誤的方式進入農村。在國家權力向地方的滲透過程中,兩者進行了艱難的博弈。宗教受到衝擊,財產和機構被納入公共政治範疇,廟產多被沒收,村廟變成小學,宗族組織也在民國三次破除迷信的過程中和各種攤款的壓榨下日漸微弱,原來經濟互助和權威塑造的功能日減。新的制度削弱了宗教組織的作用。最後鄉紳離開農村,一少部分人盜取了國家權力爲地方賦予的縫隙。鄉村結構被徹底的打破。農民羣體性運動更多的是針對多如牛毛的賦稅,而非階級鬥爭。最終政治呈現出了內卷化的特點。國民政府統治失去了基層民衆的支持,並最終導致了統治合法性的失敗。

之後,多位同學針對《文化、權力與國家》一書的創作背景、論述邏輯、論證方式,以及杜贊奇先生的合理性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和深入的交流。新聞所白紅義、王蔚、丁方舟三位老師對同學們的討論做出了精彩的點評。

討論精粹

李拓: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杜贊奇先生的雙線論述邏輯:其一是從宏觀的角度上探討國家權力與華北地區農村的互動關係;其二則是從微觀的角度上論述看華北地區在這些互動中出現的變化。1928年統一北方的國民黨,將自己和清王朝傳統徹底的劃清了界限,採用了一系列對傳統農村“權力文化網絡”帶有偏見甚至是錯誤認知的手段對鄉村進行管理。這些管控手段直接導致長期以來的農村“權力文化網絡”逐漸地瓦解,但是同時帶來的還有自身的覆滅。民國後期的政治權力已經呈現出了明顯的“內卷化”局面,這也就意味着由於利益的驅使,任何積極的改革措施都會被內卷化下的消極因素所瓦解,另一方面腐敗滋生,整個政治體制呈現出停滯不前甚至是倒退的局面。在杜贊奇先生看來,“政治擴張的內卷化”可能和“經紀體制”互爲因果。而中國共產黨政權則恰恰抓住了國民黨在農村問題上的軟肋,採取和國民黨向左的手段促使農村“權力文化網絡”的正常化,並在尊重中國農村結構的前提下擴張着自己的政治權力,並試圖建立起基於農村“權力文化網絡”的政治合法性。伴隨着中國共產黨農村革命和全國革命的勝利,這場政權內卷化的鬧劇徹底的宣佈終結。

趙曉泉:作者的研究對象是1900——1942的華北農村,但是對中國農村的把握非常深刻,將農村的信仰問題,村民之間的關係,組織形式,日常活動等納入到權力的文化網絡之中,並據此說明如果政權建設不得當,徹底摧毀了傳統而又沒能建立起適當的新的聯繫,就會產生政權的內卷化,出現社會發展停滯的狀況。事實上,農村問題,或者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問題,是中國曆朝歷代政權穩定的重點。這本書的觀點爲我們瞭解舊民國政權何以覆滅,新政權何以建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

張心志:本書中杜贊奇用了 “國家政權建設”“文化的權力網絡” 兩個概念來進行歷史學與社會學的交叉分析。借鑑了由日本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編撰的《中國慣行調查報告》,並參考了黃宗智,楊懋春、裴宜理等中國專家的個案研究。一方面他對歷史事件前因後果的細緻的分析,對宗族、宗教、村領袖、國家政權建設、經紀人等相互作用進行細緻梳理,另一方面他從中進行理論提取,提出了文化作用下的權力網絡具有中觀解釋力的概念(可以理解爲文化作用下的權力網絡),大體可以瞭解宗族、宗教、村領袖在鄉村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很多杜贊奇的案例可以用制度經濟學的理論來解釋,可以找到一些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對於學術創新具有深遠意義。

朱宇琛:我要說的是,杜贊奇在他的書中對地方經濟型中間人的出現和傳統文化網絡被破壞的原因的論斷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1905年的廢科舉。科舉時代的舊式教育往往使得舉子可以出自寒門,耕讀可以傳家,因而紳與鄉可以緊密結合,所以纔有了傳統文化網絡。而近代以來尋求富強的迫切使得清廷在1905年倉促廢除科舉,興辦新式教育。辦學性質由私轉公,一方面新式學堂的就學成本對農村子弟不友好,普通地主的家庭很難供養起青年人脫產進入新學堂讀書;另一方面,新學堂的知識在鄉村又不受認可,學生流向城市發展。這就逐步導致了20世紀以來的城鄉疏離,鄉村失去了讀書人,文化網絡自然難以維持,地方“劣紳化”也是自然的結果。沈艾娣的《夢醒子》就是以一個華北鄉紳劉大鵬的視角描述清末民初華北鄉村社會的微觀研究。此外,內卷化在華北的發生也和27年的“清黨”有關,這個事件對國民黨的黨員隊伍破壞很大,造成了能夠下到基層貫徹政令的官僚隊伍數量不夠;同時又和濟南事變一起阻礙了北伐,導致國民政府只能與華北軍閥合流,“統一”有名無實,國民政府在江浙地區推行的改革很難在華北獲得成功。

嘉賓精粹

白紅義:幾位同學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對《文化、權力與國家》這本書的看法。有些同學對這本書的核心觀點表示懷疑,認爲杜贊奇所選擇的華北地區不具有全國意義上的代表性。然而事實上我們讀書主要是從兩個方面進行,其一是分析作者的論述邏輯是怎樣的,作者對於“南滿鐵道”這一二手數據,選擇了怎樣的研究問題,運用了怎樣的研究路徑和研究方法,以及爲何得出這樣的結論;換言之,如果讓我們去做一個這樣的研究,我們會如何入手?其二纔是對書籍本身的問題進行探討,思考他的研究價值及代表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研究不足。此外,對於不同的書籍,大家應該學會在使用方式上有所側重,有些書籍可能看一次就可以,有些書籍卻值得反覆地研讀和思考。《文化、權力與國家》這本書,則是至今研究中國農村問題繞不開的一本書。

王蔚:幾位同學的探討都比較深入,交流的問題也涵蓋了多個角度。而我所要強調的就是,儘管作者可能運用了非常多的筆墨去對於問題進行了梳理,但是我們在思考的過程中仍然要注意“慎下結論”。也就是說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儘可能地揣摩作者的想法、思路和論述方式,理解作者究竟在表達什麼、如何表達,並在充分理解作者觀點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和探討。

丁方舟:事實上,杜贊奇先生運用了很多較新的學術詞彙對“文化、權力與國家”這一議題進行了論述。我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進入書本進行閱讀,只有當自己全身心進入到書本之後,才能夠真正理清作者的立場、態度以及論述的方法,才能夠對這本書有着較爲全面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期讀書會預告:《城市裏的陌生人》

時間:6月5日(週二)18:00-21:00

地點:上海社科院新聞所724會議室。

歡迎愛智慧的你來加入!

*推薦*

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讀書會系列

【讀書會002】《對空言說:傳播的觀念史》

編輯:張心志

--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

Institut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E-mail:[email protected]

Website:http://www.sass.org.cn/xwyjs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