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文章總得有個筆名,便將‘萬’字拆爲‘草禺’,但‘草’不像一個姓,取其諧音‘曹’。一說有個叫古鳳的夢中情人,求而不得,於是在取筆名時,取了個與其相配的名字。

我救下了一個人,他竟然是青幫幫主!他說他要娶我爲妻

筆名,即作者發表作品時,爲隱去真實姓名所署的別名。

明清時期,小說爲人所輕視,不登大雅之堂,一些章回小說作者,因顧及名譽,開始使用筆名。

五四運動後,環境日趨險惡,爲避免白色恐怖的迫害,作者發表文章時,普遍署以筆名。

蕭紅

原名張廼瑩。蕭紅是一位很有個性和才華的女作家。有人說,讀她的《生死場》,到了一半便已泣不成聲,不忍再看那破裂卻又極富生命力的文字,但心裏就是不平靜了。

蕭紅和三郎相戀(後來結婚,離婚),三郎起筆名蕭軍,她便起筆名蕭紅,這樣可以和所愛的人同姓,並且兩人名字連在一起意思爲“小小紅軍”,表達出他們對革命的嚮往。

老舍

老舍先生原名舒慶春。

在老舍看來,“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

可能正是因爲這樣不同尋常的“悟性”,老舍便起了個別名“舒舍予”,即把自己的姓拆成“舍予”二字,意爲放棄私心和個人利益。

曹禺

原名萬家寶。有人問他筆名有何含義,答曰:我姓萬,這個‘萬’字草字頭下是一個禺。寫文章總得有個筆名,便將‘萬’字拆爲‘草禺’,但‘草’不像一個姓,取其諧音‘曹’。

魯迅

原名周樹人。

魯迅先生有一百多個筆名,含謎筆名不少。

華圄:暗喻當時的中華是個監獄(圄)。

豐之渝:是“封建之餘孽”的縮寫諧音。

隋洛文、洛文、樂雯:1930年國民黨通緝“墮落文人魯迅”,魯迅針鋒相對,用燈謎化筆名嘲諷國民黨當局。

魯迅:1918年4月發表《狂人日記》用了該筆名。他這樣解釋:一、母親姓魯;二、周魯是同姓之國;三、 取愚魯而迅速之意。

巴金

原名李堯棠。

巴金曾在《談〈滅亡〉》一文中,介紹過這一筆名的來歷:“巴”來自一個叫“巴恩波”的同學,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殺而十分痛苦。

“金”是一位學哲學的安徽朋友幫忙取的。巴老當時想要找個容易記住的字,一位朋友看到桌子上正攤着巴老翻譯的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便半開玩笑地說了個“金”字。

茅盾

原名沈德鴻。“書本上的知識而外,尚須從生活的人生中獲得知識”,故一直以來,茅盾都在用生活的體驗來豐富文學世界。

取“茅盾”這個名字,也正是因爲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很多矛盾。有心發現,有時卻無餘力解決,內心纔會有所“茅盾”吧。

冰心

原名謝婉瑩,從小接觸中國古典文字,喜歡唐詩。對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特別欣賞,其中“一片冰心在玉壺”尤爲喜愛。爲表明不與社會同流合污,取筆名冰心。

張恨水

原名張心遠。“恨水”一名是從南唐後主李煜《相見歡》詞“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東去”中截取出來的。

張恨水幼年酷愛詞章,讀了李後主這首詞,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讓光陰如流水一樣白白流逝,就取了這個筆名。

戴望舒

原名戴朝宗,筆名望舒取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望舒即驅月駕車的神,後爲月的代稱。與其詩歌的朦朧婉曲相合,暗示了詩歌內容和詩風。

金庸

原名查良鏞。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在《新晚報》副刊發表“新派武俠小說”時,一時想不出筆名,索性把名字最後一個字分爲兩半,從此金庸風靡香港。

古龍

原名熊耀華。至於古龍來源,有多種說法:

一說有個叫古鳳的夢中情人,求而不得,於是在取筆名時,取了個與其相配的名字。

二說取自唐代詩人李賀的《湘妃》一詩:“幽愁秋氣上青楓,涼夜波間吟古龍。”

三說古龍出生那天雨過天晴,屋後榕樹樹洞發出咕隆聲。取諧音“古龍”以作紀念。

四說金古聯想。說是因爲其追慕金庸,便取了個與之相對的“古龍”。

朱自清

原名朱自華,1917年,20歲的朱自清“感於家庭經濟情況不好,爲了惕勵自己不隨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兩字出自《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將士以刀槍爲武器,守護江山百姓,而文人,則是以筆名爲戰衣,用文字披荊斬棘。如今數十年已過,他們的原名或許早已被人忘記,但筆名卻成了無數人腦海裏深刻的記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