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最受消費者喜愛的夏令水果之一。比起大櫻桃來,西瓜可以說是最平民化的水果了,它的價格異常的便宜,地頭兒收購價甚至要比一些大櫻桃低100多倍,在幾毛錢的價格區域之內進行無限期的徘徊。

就連今年大多數水果價格都“突飛猛進”的情況下,西瓜依然很固執的“不漲價”。這幾天,還甚至傳出了10萬斤西瓜滯銷的新聞。

要說水果滯銷,其它水果滯銷,都是偶發性的。

西瓜滯銷,卻是必然性的。

隨手搜一下關於西瓜滯銷的新聞,從2015年至今,幾乎每年都有。

不得不說,西瓜,一個水果中的老大哥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沒落。西瓜的滯銷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瓜農盲目種植導致的結果,而實際上並不盡然。

一葉落而知秋,從很多生活中的改變,我們其實可以預見到西瓜的沒落有其必然性。

一葉知秋,淺談西瓜的沒落:可憐之瓜,必有可恨之處

西瓜,從來不是一個人喫的水果

關於喫西瓜,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以往,西瓜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喫得水果。一般都是招待朋友、一家人、一屋人一起喫。

喫西瓜的人數,平均應該在3人以上。

也就是說,只有3人以上的時候,更多得人才會想到喫西瓜。

如果是一個人宅在家裏,去買水果,很少有買一個大西瓜的。(當然會有,只是數量偏少)

在以前,人一聚起來,就會有一句話“咱們切個西瓜喫吧!”

如今的問題是,西瓜依舊在,人卻很少能聚起來了。

隨着社會的變革,首先是農村人進城打工,農村大部分時間都是空的,很少有人會坐在家裏一起喫個西瓜了。

其次是,城裏人都在忙着上班,閒暇聚會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大家都湊不到一起,喫西瓜的幾率也是越來越低。

市場是最好的證明。

以前很多西瓜都是論袋買,論袋賣。如今呢?論個賣西瓜是常態,很多超市都已經開始把西瓜切成4份,來論瓣賣了。

這說明,人們能在一起喫一個大西瓜的日子已經很少了。

一葉知秋,淺談西瓜的沒落:可憐之瓜,必有可恨之處

西瓜,從家庭必備成了超市必備

以前的西瓜,可以說是家庭必備。

以農村爲例,通常一次性購進幾十個西瓜存在地窖裏,喫得時候就拿出來。因爲,以前賣西瓜很多都是開着三輪車挨個地方轉着買。如果今天不買,明天想喫可能就喫不到了,所以存點兒西瓜是必須的。

如今,全國大部分地方都已經有了超市,想買西瓜,隨時可以買,一般都不會在自己家裏存西瓜了。

一是地窖都沒了,冰箱太小,存不了西瓜,太多了沒地方放。

二是超市都有,也沒必要自己買來存了,喫得時候再買也方便。

隨着人與人之間交際的變革以及社會形態的變革,傳統西瓜的食用頻率和購買數量肯定會降低。

而西瓜的種植技術並不複雜,西瓜種植面積和產量居高不下。

西瓜滯銷,也就很自然了。

從產業化的層面來講,西瓜滯銷是西瓜產業落後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們不是光紙上談兵,而是真正的覺得西瓜產業應該進一步更新、換代,與時俱進了。

一葉知秋,淺談西瓜的沒落:可憐之瓜,必有可恨之處

一、小個頭兒西瓜應該大力發展。

以前是西瓜越大越好,但如今小個頭兒的西瓜可能更符合時代的發展。大個頭兒的西瓜適合3人以上的場景下食用,而小個頭兒的西瓜則可以單人食用,買一個喫一個,不會產生浪費。

以往是多人場景很普遍,如今是單人消費爲主。

小個頭兒西瓜更符合消費習慣。

二、西瓜的品種應該更豐富。

在西瓜的品種篩選中,以往淘汰了很多西瓜品種,導致瞭如今西瓜品種的單一、趨同。一些諸如黃皮西瓜、白皮西瓜之類的西瓜老品種,如今可以嘗試着再推行一下了。

豐富西瓜的品種,給消費者更多選擇,也是優化產業的一條途徑。

三、西瓜的銷售方式應該有所創新。

水果電商如火如荼,但是在西瓜上,電商顯然有些問題。個太大的西瓜,電商不好郵寄是個老難題。

如何在銷售方式和渠道上進行一下創新或者如何對西瓜進行一下粗加工,這應該是解決西瓜產銷問題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