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军入侵的艰难岁月里,魏特琳坚持每天记日记,从1938年8月12日开始,到1940年4月14日结束,共计50余万字。起初,魏特琳记日记可能有备忘的作用,后来,随着南京被卷入战局,魏特琳亲眼目睹了南京被轰炸、被占领、被屠杀、被统治的全过程,因而她在日记中记下了大量的相关内容。

魏特琳

魏特琳作为南京浩劫的亲历者,又是金女大难民所的负责人,因此她的日记具有着一手史料的巨大价值。加上她西方人士的特殊身份,也能给我们提供不同的视角。从日记内容来看,不仅能够证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累累罪行,而且也能够看到丰富的人物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具体表现。

直视当下,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否认南京大屠杀,以及其他侵华罪行,《魏特琳日记》无疑就是一种有力的回应。而且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现在的这种作为可以追溯到战争时期,就南京而言,日本在大屠杀过后,就开始不断销毁证据,甚至伪造中日亲善的假象,这一点在《魏特琳日记》中有着鲜明的显示。

魏特琳

同时,《魏特琳日记》还真实地记录下了魏特琳在那一时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博爱与奉献,也能体会她的痛苦与无奈。魏特琳对战争的厌恶、对人性的反思等等也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拉贝在日记中描写魏特琳保护女难民时,曾经有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像抱窝的老母鸡带小鸡那样保护着她们。”这个比喻是十分贴切的,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对待难民,对待金女大,魏特琳就是带有着一种舐犊之情的。对她来说,金女大就是她的家,所有难民都是她的家人和孩子。正是如此,她才能不分昼夜、不辞劳苦地操心繁杂的日常事务,也才能一次次无畏地直面日军、驱赶日军。难民们都称她为“活菩萨”,这个称号她是当之无愧的。她是金女大的守护神,她的守护使得金女大这座孤岛成为了人间地狱中的“乐土”。

魏特琳

日军逼近南京时魏特琳选择留守金女大,她不是没有考虑过危险;日军展开暴行时魏特琳选择建立难民所,她也不是没有预见过困难。但她还是去做了,并且做到了。在这些背后,精神力量的支撑是十分重要的。无私的博爱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不忍看到已发生的惨剧,也使她尽自己所能去守护更多人。

而这样一种精神,具有着永恒的价值,值得我们永远去怀念。金陵永生,精神不朽。

来源:《南京大屠杀与西方国际友人》

本文作者:施祺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研究生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