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本文完整版。

電車匯消息:今日,對於業界關心的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的核準管理問題,國家發改委特邀專家張書林表示,“近期不會放開,覈准的條件只會越來越高,生產准入的標準將越來越嚴格,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張書林表示,自今年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了競爭發展與結構調整並重的新時代,預計2020年以後,將逐步進入企業兼併重組的高峯階段。

據相關政策規定,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必須分別拿到由發改委以及工信部頒發的兩項資質,才能算真正擁有新能源車型的生產資質,從而進一步進行大規模量產。從2016年3月17日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再到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衆獲得最後一張生產資質,短短14個月時間,發改委共發放15張新能源牌照。

7月初,《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出爐,其中不僅完善了汽車產業投資項目准入標準,同時也規範了市場主體的投資行爲。大幅度提高了投資門檻,很多還沒有拿到資質的車企也都在加緊申請,但是發改委自去年5月底覈准江淮大衆項目後再爲覈准一家了。

對於新造車企業來說,投資項目沒有獲得審批,就意味着不能生產、銷售。這種情況下,有的正在等待排隊過批;有的一邊與傳統車企合作進行代工生產,一邊自己申請資質;還有的,直接收購有資質企業的“殼”。

威馬汽車採用收購的方式,曲線獲得造車資質;小鵬、蔚來則採用由傳統車企代工的方式來實現新車生產;還有獲得一汽集團投資的拜騰汽車,也傳出將接盤一汽華利。由此可見,新造車企業們對“雙資質”的爭奪正在進入白熱化階段,未來想要獲得資質也越來越難。

文章摘自電車匯20180921 發自北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