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zumi/Anitama 封面來源:《FLCL Progressive》

提到前作《FLCL》,粉絲自然而然會聯想起“the pillows”的音樂。兩者的完美融合,堪稱音畫珠聯璧合的典範。2000年推出OVA版時,“the pillows”演繹的另類搖滾,不知激盪過多少觀衆的心靈,他們的樂曲中包含着人類想肆意發泄滿腔憤懣、積鬱蓄勢待發時,某種難以名狀的狂野情緒。

熟悉“the pillows”進化史的樂迷們應當注意到,他們97年發行的第5張專輯《Please Mr.Lostman》,樂隊的曲風與以往的音樂路線來了個180度的轉變。樂隊詞曲創作兼主唱山中澤男稱之爲,從英國到美國的跨越。但若是要從89年“the pillows”成立初期5~6年間的艱難奮鬥史回顧起,恐怕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綠洲樂隊”風靡全球,山中也曾是迷弟之一,並受其影響,效仿寫曲。相反、接觸美國另類音樂,山中非常後知後覺。其實早在92年,“涅槃樂隊”已在全球範圍內頗具影響力(該樂隊在91年發行的第2張專輯《從不介意》在“最佳公告牌200”拔得頭籌),但起先,山中只對該樂隊的名稱有所耳聞,並不很控“涅槃”的音樂。那時,山中幾乎都在聽英國的音樂,在“電臺司令”之後,他預感,英國已經很難湧現出好樂隊了。不久、在找尋新目標的過程中,他與“另類音樂”結了緣。隨後、又追本溯源補習了“小妖精樂隊”。其間、山中的音樂靈感頻頻閃現,陸續不斷創作了許多作品,《Please Mr.Lostman》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至此,山中終於大致確立了自身的音樂定位。

據山中介紹,澀谷系的音樂告一段落後,“THEE MICHELLE GUN ELEPHANT”的搖滾曾一度席捲全球,與此同時,“Hi-STANDARD”的“硬核朋克”作爲另一種文化現象、雖分屬獨立音樂、卻創下驕人的唱片銷售業績。下北澤地區、山中認識的音樂人們,彷彿在一夜之間開始致力於摸索各自音樂的方向、感覺,山中他們也不例外。“the pillows”追尋的曲風,既不同於《Michelle》(披頭士)那樣舒緩的彈唱慢搖、也非“旋律硬核”。可以說,從《Please Mr.Lostman》奠定了富有“the pillows”特色的“濃烈感”。儘管當時他們簽約的唱片公司並不看好,但山中就是死心塌地認準了濃重口味,絕不願意妥協。再後來、就是99年前後與《FLCL》的彼此邂逅了。

OVA系列《FLCL》的主題曲《Ride on shooting star》,無疑爲“the pillows”的履歷增添了輝煌的一筆。回首過往,山中說自己當時正值對“提攜創作”的過敏期,主要因爲、此前時常受唱片公司方面的慫恿,接一些違心賺快錢的活,但畢竟不是真心想做的音樂,到頭來,最最身心受損、受傷的還是樂隊本身。

某日、山中走進錄音棚,一眼瞅見桌上放着一摞畫有機器人的畫紙,心頭立即閃過不詳的預感。想必各位讀者已經猜到、那疊就是《FLCL》的分鏡。山中的頭腦中的第一反應是,上頭又給安排亂七八糟的破活了!

上世紀90年代,此類“提攜合作”是各大唱片公司的主流盈利模式。不過,山中內心對此從來不敢苟同,不能理解這類“生拉硬配”意義究竟何在?往往搞得觀衆這邊不買賬、也令歌曲作者感到難言的尷尬與不快。況且、“the pillows”正一點點走向正軌,山中本想一口回絕,可細聽之下得知,原來是動畫片的監督鶴卷和哉喜歡“the pillows”的音樂,想請他們幫忙作曲。既然是來自熟悉樂隊的粉絲的誠意拜託,性質可就大不相同了。而且,被欣賞自己的樂迷點名,山中的創作欲也所萌動。更讓其欣喜的是,對方提出,除去主題歌,劇中還會用到“the pillows”過往的歌曲!突如其來的“溫柔善意”,令受寵若驚的山中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

在爲《FLCL》寫主題曲前、山中絕少看動畫片,現在也一樣。OVA版他也曾反反覆覆看了好多遍、說實話,沒看明白。對山中而言,相當於看了一連串配上自己樂隊歌曲的,前後邏輯毫無關聯的MV串燒。雖然沒看懂,但山中還是覺得很有趣、很有型,也從中能體味到一名男孩朝着未知的成人世界努力探索、成長、蛻變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困惑,而這點、恰恰符合搖滾樂的特性。舉個例子,一般敘事類的歌曲會在歌詞中出現諸如職場不順、情場失意等具象描寫,並在此基礎上博取聽衆的認同、共鳴,而搖滾樂則屬於另一種不同的思考迴路。山中去美國巡迴演出時,聽到當地粉絲最多的表白是,雖然不曉得“the pillows”的歌詞裏唱些啥,但就是覺得聽着讓人超嗨。這或許便能解釋“the pillows”的歌爲何與《FLCL》的世界觀如此貼合,也讓山中體會到,監督真愛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當《FLCL》初版DVD的版稅到賬時,“the pillows”的樂隊成員方纔驚覺,那些錢居然能把樂隊迄今爲止欠的一屁股債全都還清還有的找零!於是乎,幾個小夥伴不由得相視“奸笑”不止。

說起《Ride on shooting star》的創作,山中感嘆自己當年真是“無知者無畏”,根本不瞭解鶴卷和哉監督在GAINAX所處的位置。最早、對方要求山中寫類似“綠洲樂隊”風格的《One life》,但由於彼時山中業已沉迷於另類搖滾無法自拔,便自說自話寫成了《Ride on shooting star》。結果事後聽說,他的舉動打了鶴卷監督個措手不及,但鑑於歌曲本身很出彩,於是、監督推翻了前期已經做好的ED影像,從頭來過,這讓山中很不好意思。

但事實證明,《FLCL》要感謝《Ride on shooting star》的歪打正着。不誇張地講,抽取任意一句歌詞都有直擊靈魂深處的穿透力。與通篇各種雞血爆發的《FLCL》有着雙劍合璧的默契。山中覺得《Ride on shooting star》比《One life》更貼作品的主旨。可見、正兒八經地“淘氣搗蛋”,同樣能帶給人深切的感動。而這恰巧與山中的創作宗旨不謀而合。

提及音樂創作理念,山中屬於100%旋律優先, 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就是先寫曲,因而,歌詞不可避免會受到樂曲、節奏的限制。填詞的審美取向,充分顯示出山中性情中人的率真與任性,必要時,爲了唱着順口,他寧肯犧牲部分詞句在語法上的排列,且配詞時,不會僅僅因爲發音押韻弄成一些無病呻吟的感慨,更不會選用自己看不順眼的討厭字眼。這批經過山中“面試甄選”的詞語,彙集成他的“個人詞庫”,再根據每首歌的旋律走向,合成相應情境的歌詞,後期再依照作詞的規範調整成型,要不然,一味憑感覺,很有可能變成隨便抓詞瞎唱了。

客觀上,《FLCL》不僅帶動了“the pillows”在日本國內的人氣,就連OVA版問世4~5年後樂隊出訪美國時,也有不少觀衆在場外候着,當然,山中他們清楚,很多粉絲是衝着《FLCL》動畫來的。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當年美國售賣酒精的live場地是不允許21歲以下人員入場的,而《FLCL》的粉絲又大都是初中、高中生,所以,多數人只能在場外圍觀。有人趕來只爲能看上他們一眼,有人想索要簽名,在大洋彼岸、受到在日本都從未有過的待遇,令山中很是喫驚,當年盛傳《FLCL》在美國很火,看來確有其事,而現在,通過大家在推特分享的視頻也能領略到海外粉絲們的熱情。

後來,時隔7年“the pillows”再次登陸美國,聽衆比過往增加3倍,大一點的會場票子全部售罄。山中在連呼看不懂老美的同時,不禁要感謝上蒼的眷顧,原本、自己愛上了美國的另類搖滾,並因憧憬而效仿,而創作出的音樂成果居然能被美國的聽衆接受,簡直如同童話故事一般,也成爲激勵山中想要創作更多好歌的動力。在此山中不忘感謝爲樂隊音樂事業打開局面的《FLCL》。

參考資料:

18年9月號《NewType》

「フリクリ」とthe pillowsの「あの頃」から今までを振り返る! 新作劇場版「フリクリ オルタナ」「フリクリ プログレ」公開記念、山中さわお(the pillows)インタビュー

濃密なコラボレーションが再び!劇場版『フリクリ オルタナ』『フリクリ プログレ』主題歌擔當 the pillowsインタビュー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衆號:Anitama0815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47fc3ef603b0dfff?utm_source=toutiao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