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按鄧亦兵《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運道》的說法:由國家和各級政府負責的,是驛路(包括站路)和鋪路,稱之爲“官路”。由民間士紳、商人,或當地官員自行捐助籌款修築的運道,稱之爲“民路”。“官路”和“民路”構成古時交通網絡。

  周綬在《福鼎古道路梗概》一文中認爲:桐山-柯嶺-浮柳-菰嶺頭-南嶺頭-茭洋-疊石-牌嶺(今亦寫爲“排嶺”。系一條通往外省縣的省際道路。但據1990年編撰的《福鼎縣交通志》中【福鼎縣古代道路示意圖】中所示,更準確的描述應爲:桐山-柯嶺-浮柳-菰嶺頭-馬槽-南溪-會甲溪-古林-廟邊-茭洋-排嶺-雅陽埠下村。

  那麼除前述古道外,疊石鄉境內還有通往外界的古道嗎?答案是肯定的。稍加列舉大致還有:①福鼎西門-苗圃-岙裏-半山亭-嶺頭-黃土峽-林家莊-碗窯-溪坪-馬尾-半嶺亭-長崗-竹洋-露天湖-半嶺-疊石-會甲溪,道路至此分岔,然後一頭可通-原18都門帚坑(原爲疊石鄉管轄,今歸泰順雅陽梅溴坑)-浙江泰順雅陽;另一頭可通往疊石廟邊-茭洋-浙江泰順。②水北溪橋-高灘-何坑-魚倉-庫口-雙溪口-蘇山-五里牌(浙江省泰順轄)。

  往事越千年,隱藏於閩北浙南大山裏的疊石古道,歷史身影在上面已逾行逾遠。有些湮沒在雜草叢中,有些截斷在建設需求中,完整保留着的,已經不多。疊石鄉境內的古道和其他地方的一樣,被歲月侵蝕得厲害,已不可能像當年那樣:跨州越府,連貫百公里或者更多。她如今的模樣,也逐漸爲人淡忘。

  ▍內容來源:黃菲鄧亦兵福鼎縣交通志寧德城市資訊編輯完成

  ▍平臺傾向:文化。資訊。收費推廣

  ▍法律顧問: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