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的耕耘,節碩出豐收的喜悅

秋天的大興,迎來了收穫的季節

跟隨視頻,一起看看“豐收”的大興

↓↓↓

如今,大興正敞開他的懷抱

拉起聯通地球的交通網絡

收穫來自世界的掌聲

京南古苑囿已經登場

東方新國門正在開啓

大興正以堅定從容的姿態

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隨着大興國際機場的發展

京南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這不,南苑機場也要來大興了

南苑機場是中國第一座機場

今年108歲

如今擬定關停搬遷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9月19日上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新聞發佈會。針對南中軸發展問題,豐臺區副區長肖輝利表示,南中軸未來將是生態軸、文化軸、發展軸,目前,南中軸地區概念規劃已評選出的5家方案設計成果,正在公開展示,中規院正牽頭組織南中軸地區的方案綜合。對南苑機場,他透露,隨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南苑機場的關停搬遷也提到日程上。

南苑機場晚霞夕照,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新一輪城南行動計劃實施範圍包括豐臺區、房山區、大興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4區。豐臺區是首都中心城區,是首都“四個中心”的主承載區之一,也是此次行動計劃唯一中心城區。其中,南中軸地區發展更是處於南部地區“一軸、兩廊、兩帶、多點”的核心地位。

豐臺區在前期大力推動市場疏解和整治的同時,目前正在謀劃南中軸地區規劃建設。肖輝利介紹,一方面堅持在繼承中發展,規劃建設好首都商務新區。從服務首都功能、保障市民生活需求出發,發揮大紅門區域優勢,積極發展商務服務、科技文化、時尚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和高品質生活性服務業,培育消費新熱點,引導符合首都功能的企業總部集聚,推動地區業態轉型升級。

在北京南苑機場一層候機樓大廳內空姐們表演“閃唱”

另一方面,要堅持大尺度建綠,加快建設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公園按照完善首都生態格局“四梁八柱”,打造城市發展的綠色引擎的目標,構築大尺度生態空間,以森林、溼地爲本底,範圍內規劃綠地及水域9.11平方公里(13665畝),再現南苑溼地水網和“南囿秋風”的景觀。目前,已拆遷地上建築物113.2萬平方米,騰退用地約126.5公頃,已新增綠地300畝,形成7300畝綠地。

南苑機場

在南中軸地區規劃界定的核心範圍大致在南三環至南四環之間的7.6平方公里,其次是在南四環到五環之間,大致範圍是15.6平方公里,這裏將建一個溼地公園,比奧林匹克公園的面積還要大,目前形成7300畝。以上範圍再往南,就是現狀的南苑機場。他介紹,隨着首都新機場建設,南苑機場的關停搬遷也提到日程上。

南苑機場 中國最早的機場

我國最早的飛機場是可以考證的。

清宣統二年(1910年)八月,清政府在南苑正式建立機場,修建了飛機修理庫和簡易跑道,從此中國有了正式的飛機場。

南苑在元朝時即開始被皇家佔用,在元明清三朝,南苑因地勢低窪,水草豐盛,小動物和鳥類繁多,附近一帶曾是皇家獵園和皇家郊苑獵場,後來成爲清軍演練校閱場。1904年法國爲向中國推銷剛剛起步的飛機,運到北京兩架小飛機進行表演,看到南苑地勢開闊平坦,遂選擇在南苑進行起降和飛行表演。

1913年,北洋政府正式從法國購進了12架高德隆教練機,在南苑機場建立了第一所航校,培養出百名最早的中國飛行員。1919年以後,北洋政府先後從英國、法國、美國購買了愛佛羅、高德隆、道濟等型號飛機135架,開始建立空軍並展開民航事業。早期中國進口的英國愛佛羅教練機,也曾最先在南苑機場使用。1920年5月,一架飛機從南苑機場攜帶郵件飛往天津,開闢了中國民航和航空郵件的首航。南苑機場以後成爲中國最初的中國北方民航航線上的重要基地,以南苑機場爲基地建立的航校,培養出中國早期的飛行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南苑機場被日軍佔領,成爲侵略中國國土的重要軍事基地。1939年夏,中國抗日誌士放火燒了南苑機場,多架日機葬於火海之中,日軍損失慘重。日本投降後,南苑機場成爲國民黨的重要空軍基地。

我國第一個民用機場是1933年冬天在重慶誕生的,位於長江中一個小島上的重慶珊瑚壩機場長不過700米,寬約130米,每個航班能載客五六人。

抗日戰爭期間,修建於民國時期的南京大校場機場作爲當時中國最高級別的航空總站,見證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中國首批軍隊在大校場機場降落,在南京舉行了中國戰區對日受降儀式,意義非常重大。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南苑機場組建了第一個空軍飛行中隊,併成功地組織了開國大典的首次新中國空中閱兵。新中國成立後南苑機場成爲中國空軍保衛首都的重要基地。同時,由於安全、機場跑道長,這裏成爲早期迎送外賓的重要機場,也是前蘇聯TU104大型飛機首個着陸的中國機場。可以說南苑機場在中國近代航空事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58年,“首都一號”在南苑機場試飛。王一波 攝 來源:北京日報圖片庫

新中國成立以後,爲了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爲先進的工業國,1953年—1957年,我國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民航事業從小到大逐漸發展起來。在這一時期,我國重點建設了天津張貴莊機場、太原親賢機場、武漢南湖機場和北京首都機場。

1955年6月10日,北京首都機場建設項目正式開工。經過2年多的施工,北京首都機場於1957年12月竣工,並通過國家驗收。1958年3月2日,新中國成立以來興建的第一個大型民用機場——北京首都機場正式啓用,我國民航從此有了一個較爲完備的基地。

|來源:北京日報、愛我大興

|編輯排版:愛我大興/郝了

|愛我大興編輯排版,複製必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