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觀佛的修法

本文摘錄自 《金剛經說什麼》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金剛經》的重點中心來了,這裏佛又提這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佛已經提出來好幾次了。須菩提被佛這麼一搞,又昏起頭來了,我們如果把佛經當作佛的教育法研究,你看這一位大老師大教授,當時的教育法真夠厲害,須菩提明明答對,佛又東教西教,須菩提失去自信,答案也錯了。他本來答錯的,佛東教西教,他的答案又變對了,此所謂佛的弟子都叫聲聞衆,跟着佛的聲音受佛的教化。禪宗罵人的話,鼻子被人牽着走,罵人罵得很巧妙,禪宗祖師都有罵人的藝術,他並沒有罵你笨,他只是罵你鼻子牽在人家手裏,只有牛才被人牽着鼻子,其笨如牛的意思。

你看佛的教授法多有意思啊!前面佛也問過須菩提,如來可以實相見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不是的啊,不可以拿形象來見啊。須菩提不是講過嗎?正講到好的時候,佛又問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能不能用三十二相來觀佛啊?注意這個“觀”字!“須菩提言。如是如是。”是這樣,是這樣。佛本來成了佛,有三十二種相好,所以三十二相來看如來是對的呀!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佛大概在鼻孔裏“哼”了一下,佛經不好意思記錄出來,你真是糊塗,假使用三十二相來看佛的話,這些轉輪王,這些帝王們,就是佛了。你看須菩提,好可憐啊!被佛搞昏了頭,馬上轉彎立刻就說,佛啊,我講錯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那我懂了,我剛纔講錯了,如果照我理解你的意思,不應該以三十二相來看佛。你看,這個須菩提好慘,把這個《金剛經》,讀通了很有意思,越看越有意思,而且這個文章的寫法,越寫越妙,所以我們把很好的文學,拿木魚一敲,把自己敲昏了頭。

*****

現在講到佛法的正念,要把重點告訴大家,這一篇問題多得很,我們先回過來看,從這一品的開始再來研究。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我剛纔首先向大家報告,這一篇重點在“觀”字。“觀”是什麼?佛法的修法叫做止觀,修止觀,尤其修密宗,更需要修觀想,修觀修想。真能夠觀得起來,止得住,就可以得定了。要修佛法,先要能夠觀得起來,想得起來,止得住,定得住,入佛之門就快了。

大家學佛,幾個人能夠觀得起來?能夠把念頭止得住啊?大家打坐,不管你用哪一種法門,能夠止嗎?更不要說定,定更談不上。此一心念能夠止於一樣東西上,或者止在空上,或者止在清淨上,誰能做得到?沒有人做得到!形式上好像在用功,根本都沒有上路;要止而後能觀,止觀雙運是正三昧,真正的定境界,所以叫做止觀雙運。佛告訴我們止觀的方法,如果拿止觀來講,八萬四千個方法都是止觀。譬如唸佛,心裏念,嘴裏也念,你能不能雜念不起,只有一句佛,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做到了,就是念佛法門的止。

止以後,並不是死亡,也並不是萬事不知道,而是清淨到了極點,智慧大開,所有佛法的道理都懂,也都知道,這叫做觀,就是淨土的一種。還有一種觀,譬如佛經上叫我們觀一個月亮、太陽,就是想,觀想。大家都看過月亮太陽,我們用意識起一個形象,觀在心窩裏也好,胃這裏也好,是觀想的,假的啊!一個月亮、太陽,開着眼睛也好,閉着眼睛也好,前面假想一個月亮,設法把這個假想止住它。或者假想一個佛像停在這裏不動,止得住,人就傻掉了一樣,不是瘋掉了,瘋掉了就有問題了,是傻里傻氣地那麼想。等於人想鈔票啊,男同學們想女朋友啊,或者女孩子們想男朋友啊,好久不來信了,想得傻了!也就是《西廂記》上講的,茶裏也是他,飯裏也是他,就是那麼想着,止住,這就是觀。

密宗有很多的方法修止觀,但是告訴你,那只是方法,不是真正的佛法。方法是方便,叫我們把非常混亂的思想,先拿一個東西把它釘住,這就叫止觀的初步。如果不用佛像好不好呢?當然可以!我們一念清淨,前一個念頭過去,後一個念頭不起來,當念即空,你永遠止在這兒,旁邊一切境界都知道,一切聲音都知道,一切動靜都知道,但是,與我毫不相干,清清淨淨,這也是止觀,並且是正止觀。

做到做不到?做不到!當然,所謂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那當然是做不到,當然叫凡夫嘛!做到了,凡夫那個“凡”字,中間一點可以拿掉,叫做“幾夫”,就是“幾乎”了,進入佛法就差不多了。佛進一步告訴我們,連最後觀起來的像都要舍掉,所以說不要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他這個問題,不是須菩提被他搞迷糊了,前面佛問須菩提,“可以具足色身見不”是講見,明心見性,見地的“見”。這裏是講做工夫的“觀”字的觀。所以讀書、讀經、做學問都要留意,不然,剛纔我給大家也耍了一點花樣,把你帶領迷糊一下,過去這個問題講過的呀,須菩提答得對呀,現在怎麼又答錯了?須菩提沒有錯,由於同樣一個問題,上一次是問一個物理學家,下一次問一個化學家,回答當然不同,因爲觀點不同。如果碰到一個數學家就又不同了;所以佛法的問題,我們讀經要非常小心,一字不能錯,錯了一字,你錯的問題就太大太大了,可能就完全搞錯了。

現在他問須菩提,能不能以三十二相觀佛。這個佛有三十二相,眉毛中間鼓出來一點亮光放光,這是有成就的人。印度沒有成就的凡夫怎麼辦?女孩子們從小在兩眉之間挖個洞,拿個亮玻璃嵌進去,因爲東方人認爲,那裏有顆明珠,是智慧的成就,是福報的成就,相法上那是不得了的。可是佛的特殊相,不但眉間有一點珠子樣的亮光,同時還有根白毛,拉起來很長,收攏來剛剛貼在那裏,是一種特殊的相,是好相貌;這一根白毛還會放光,所以佛經上說白毫宛轉五須彌,這是講阿彌陀佛;這些都是三十二相之一,相好莊嚴。

《金剛經》講了半天叫大家不要着相,學觀想的人,把這個佛像的莊嚴抓得牢牢的,他問須菩提照這個方法觀,可不可以?須菩提說,當然啦!學佛觀佛的修法,應該是這個樣子去觀如來。這話,須菩提答得沒有錯!佛也是那麼教的呀!佛親口教我們觀阿彌陀佛,就是這樣觀的。

今天佛教經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我真替佛打抱不平,念阿彌陀佛之前,應該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纔是;因爲釋迦牟尼佛是介紹人嘛!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介紹來的,現在你只念阿彌陀佛,自己的老師本師釋迦牟尼佛都不管,豈不是白給你介紹了嗎?這等於講一句難聽話,新娘一進房,媒人拋過牆。這怎麼可以啊!這是不對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有阿彌陀佛,是佛說出來的,教你這樣修。因此,你想修成功,不拜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話,我告訴你,那是修不成就的。要成就,人不可以忘本,更何況修佛法!

但是,佛爲什麼只介紹你修阿彌陀佛就行了?有個道理,十方三世同一體性,如果你理上明白了同一體性,你念南無阿彌陀佛,等於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等於南無觀世音菩薩,此理通了,是可以的;不通此理就是迷信。我講話要負責的,用佛法的立場來講,這個話隨便講要下地獄的,而且下地獄還要下地獄的地下室!我是隨時準備下去的,沒有關係,有電梯快得很。(衆笑)現在這是講觀如來的方法,重點在這裏,非常重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