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爲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要說中國歷史上哪一部古典戲劇最爲出名,恐怕非《趙氏孤兒》莫屬,不僅民間百姓對此可謂家喻戶曉,就連法國著名文學家伏爾泰也聽說了這一故事,並將其改編爲話劇《中國孤兒》。民國大師王國維在《宋元戲劇考》中,把《趙氏孤兒》與《竇娥冤》並列,稱讚其“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在國外,亦有人將其與莎翁傑作《哈姆萊特》並列,可見《趙氏孤兒》的影響之大。在這個傳奇故事中,最能煽情催淚和打動世人的,莫過於趙家遭遇奸臣誣陷滿門被屠,只留一孤兒死裏逃生,八位義士爲保護趙氏孤兒前仆後繼,趙氏歷經數代終於得報血海深仇。

感動東西方的僞造悲劇:從史料入手,試論趙氏孤兒案的對立真相

▲京劇《趙氏孤兒》劇照

故事中洋溢着感天動地的情義與價值千金的忠誠,歷朝歷代無數人爲其謳歌追捧,以程嬰爲代表的英雄們堅守忠義、捨生取義、不屈不撓、勇於獻身的精神,更是震撼世人,人們被義士的“堅持”和“溫暖”所感動。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故事重複千萬遍也就逐漸成爲歷史乃至信史,世人逐漸忘記《趙氏孤兒》背後的歷史真相。很明顯,真實歷史並不可能如戲劇所寫的那般多情、煽情與矯情,有的只是見不得人的黑暗、骯髒和齷齪。

感動東西方的僞造悲劇:從史料入手,試論趙氏孤兒案的對立真相

▲義士程嬰與趙氏孤兒劇照

要講清楚趙氏孤兒的來歷,那就先要弄明白“趙氏”究竟是指哪個朝代的哪個家族,而這一切都要從“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說起。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晉獻公之子,其一生十分傳奇,經歷非常坎坷。早年間,晉獻公寵幸驪姬,打算立其子奚齊爲儲,原太子申生與重耳等人見此只好選擇流亡他國,等待時機重回故國。這是一場長達19年的漫長流亡,重耳在此期間能夠堅持下去,全靠身邊那羣最爲忠實的擁躉,其中居功至偉者當屬趙衰。

感動東西方的僞造悲劇:從史料入手,試論趙氏孤兒案的對立真相

▲齊桓公劇照

據《史記》記載,重耳流亡到齊國時,齊桓公以國禮相待,非常看重這位流亡的晉國公子,不僅設宴款待,將公室之女許配給他,還贈送其八十匹駿馬。此前從未受到過如此高規格待遇的重耳,瞬間喪失鬥志,想要就此在齊地終其一生。見主公有這種消極懈怠想法,從晉國起就追隨他的趙衰果斷出手,用美酒將之灌醉,裝進車裏連夜逃出齊國國境。重耳醒來後,發現自己早已遠離齊國,雖然暗自神傷,但並未責怪趙衰,從此繼續奮鬥,在各國輾轉流亡,之後在趙衰等人的幫助謀劃下,重耳成功回到晉國登上王位,這就是所謂的“文公所以返國及霸,多趙衰計策。”事後,趙衰因功被拜爲原邑大夫,在朝堂上執掌大權,必要時可代晉文公處理國政,他所代表的嬴姓趙氏一族也躋身成爲晉國大族。

感動東西方的僞造悲劇:從史料入手,試論趙氏孤兒案的對立真相

▲晉文公重耳劇照

趙衰死後,晉文公非常看重其子趙盾,趙盾本身才能也非常出衆,足以擔當重任,所以晉文公死時留下遺囑,要求趙盾繼續代理晉國國政,輔佐新君晉襄公。誰知趙盾主持國政不到兩年,晉襄公就因病逝世,晉襄公的離世,給趙盾出了一個大難題。晉襄公留下的太子名叫夷皋,按理來說父死子繼,夷皋繼位成爲晉國國君理所應當,然而晉襄公死時,夷皋的年紀實在是太小,連生活都不能自理,怎麼能處理好國政?於是,趙盾決定立長不立幼,改立晉襄公之弟,也就是夷皋的叔父公子雍爲新君。此時後者正爲質於秦,趙盾爲迅速完成登基事宜,打定主意後就第一時間派人前去秦國迎接公子雍回國。從隨意改立國君這件事來看,在當時的晉國政壇上,趙盾可以說是隻手遮天,十足的權臣做派了。不過趙盾雖然位高權重,但他本身與晉國統治者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那時講究宗法血緣,權勢滔天的趙盾卻進入不了貴族行列,趙氏一族也因此在晉國政壇缺乏足夠強力的人脈關係。

感動東西方的僞造悲劇:從史料入手,試論趙氏孤兒案的對立真相

▲春秋時期國君理政場景蠟像

太子夷皋之母正是看到了這點,她於是聯合晉國其他世家,向趙盾討要說法。爲逼迫趙盾回心轉意,她甚至不顧身份,每天上朝議政之時就跪在趙盾面前,啼哭不止,請求其收回成命。趙盾見此急得是手足無措,思慮良久後越想心越虛,最終只好改弦更張,重新立太子夷皋爲君,是爲晉靈公。由於國君年幼,朝政大事還是把持在趙盾一人之手,所以是否擁立夷皋爲君,看似沒有任何區別。然而在趙盾志得意滿之時,危機卻正悄然而來。在晉靈公等人看來,趙盾就是欺壓君主、心懷叵測的奸邪權臣,慢慢長大的晉靈公也明白自己想要完全掌控晉國,勢必要將趙盾除去。關於他究竟是如何處理自己與趙盾的關係的,歷史記載很是耐人尋味。

感動東西方的僞造悲劇:從史料入手,試論趙氏孤兒案的對立真相

▲晉靈公劇照

晉靈公成年後,由於趙盾此前的長期壓制,變得自暴自棄、驕縱無常。眼見晉靈公如此荒淫,主持國政的趙盾只有不斷進諫,晉靈公卻對其意見概不理睬。時間一長,兩人的關係逐漸惡化,最終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這就是爲什麼在戲劇《趙氏孤兒》中會出現晉靈公派人刺殺趙盾的情節。不過刺客中途放棄任務自尋短見,趙盾僥倖存活。在刺殺行動失敗後,晉靈公再生一計,以宴請爲名想要趁機埋伏誅殺趙盾,好在有人給趙盾通風報信,趙盾得以再次逃脫。晉靈公連續兩次下毒手,趙盾明白自己在晉國再也呆不下去,於是趙盾倉皇出逃。誰知趙盾前腳剛走,其同父異母的兄弟趙穿就在朝廷上公然弒殺晉靈公。

感動東西方的僞造悲劇:從史料入手,試論趙氏孤兒案的對立真相

▲晉景公劇照

​消息傳來時,趙盾連晉國國境都還沒有出。聽聞如此驟變,趙盾立馬調頭返回晉國都城,想要料理亂局。他命趙穿從東周國都洛邑迎回晉文公重耳之子、晉襄公之弟黑臀,後者是爲晉成公。趙盾的這一手操作,由於太過順風順水,令晉國朝野產生了不少風言風語,有人認爲肯定是趙盾指使趙穿刺殺晉靈公,史官更是在史書上公然記載“趙盾弒其君”,確信趙盾有弒君嫌疑。晉成公繼位七年後因病逝世,在趙盾的幫助下,公子據即位,即晉景公。晉景公在位時,趙盾因老邁病逝,其子趙朔承襲父親的權勢,由於趙朔夫人是晉成公的姐姐,所以在當時的晉國,趙氏一族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名門望族。然而物極必反,晉景公即位後,趙氏家族的命運急轉直下。

感動東西方的僞造悲劇:從史料入手,試論趙氏孤兒案的對立真相

▲屠岸賈劇照

爲徹底剿除根深蒂固的趙氏一族,晉景公啓用心狠手辣的屠岸賈。晉景公先是將屠岸賈提拔爲司寇,司寇從政治地位上來看,雖然只相當於卿,但權勢極重,掌管全國的刑獄、糾察事務,至於晉景公爲何會選定屠岸賈,則是因爲屠岸賈曾是晉靈公近臣,深得晉靈公信任,晉靈公之死與趙氏家族密不可分,屠岸賈對趙家不滿由來已久。再者,任用屠岸賈是爲製造政治輿論,身爲司寇與晉靈公舊臣,他自然有權重提晉靈公被殺一事。由於趙氏一族,已歷經趙衰、趙盾、趙朔三代經營,在晉國政壇頗具影響力,爲降低行動風險,屠岸賈決定發動突然襲擊。趙朔、趙同、趙穿、趙嬰齊等人在突襲中喪命,趙氏全族上下盡數被滅。晉景公掀起這次大清洗後,終歸是良心未泯,給懷孕的姑媽趙莊姬留了一條生路,讓她躲進自己的宮殿裏,這個可憐的女人因此得以保全性命。那時沒有一個人能想到,她肚子裏的這個孩子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趙氏孤兒——趙武。

感動東西方的僞造悲劇:從史料入手,試論趙氏孤兒案的對立真相

▲趙朔之妻趙莊姬劇照

趙武長大後,成功復興趙氏一族。經過四代的積蓄與發展,至趙襄子時代,趙家再次成爲晉國政壇屈指可數的政治勢力,趙氏與知氏、範氏、中行氏、韓氏、魏氏並稱“晉國六卿”。六家之間鉤心鬥角,常常合縱連橫,相互征討,最終韓、趙、魏三家聯合起來擊敗最強大的知氏,瓜分了晉國,趙氏家族至此終於得報血仇。說到這裏,我們依然看不到戲劇《趙氏孤兒》中所宣揚的“忠君”思想。很顯然,“三家分晉”這個東周歷史的標誌性事件,人爲劃分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建立國家並稱王稱霸的趙氏,對之前的歷史進行了大規模美化。因此,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看到了趙氏一族的冤枉與委屈,趙氏反抗晉國王室並瓜分晉國,也是出於無奈和復仇之舉。趙氏孤兒的民間故事,因此也就只是圍繞着晉國政壇的鬥爭展開,而忠奸對立元素的加入,更是使得趙氏一族總是站在正義的一邊,永遠代表着正義和道德。

感動東西方的僞造悲劇:從史料入手,試論趙氏孤兒案的對立真相

▲“三家分晉”後形勢圖

不過,戲劇和影視作品再怎麼精彩,也始終代表不了真正的歷史。經過抽絲剝繭,不難發現,曾經感動東方和西方上千年的“趙氏孤兒”,說到底只是文學故事,只是舞臺上的表演,史實與其相差甚遠。只有深入瞭解歷史,挖掘出歷史事件背後的真相,往往才能體會到歷史的殘酷與人性的黑暗。對於歷史的認識,伏爾泰曾有一句名言:“歷史有如悲劇,要沒有情慾、罪惡、災難,在其中掀風作浪,就會顯得毫無生氣,令人生厭。”我想,這是至理。

參考文獻:

《史記·晉世家》《史記·趙世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