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小時行駛5公里,中秋返鄉路緣何成“大型停車場”?)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中秋前夕,記者乘汽車由北京赴山東。因沿途高速公路嚴重擁堵,返鄉之旅最終“泡湯”。追究擁堵原因,其背後折射的因素髮人深思。

9月21日傍晚,記者乘汽車離京。晚7時許,車行至榮烏高速黃驊北主線收費站(天津界進河北)時,遭遇嚴重擁堵。記者步行約5公里前往收費站查看情況。收費站天津一側,擁堵綿延數公里,如大型停車場;但同樣是天津往河北方向,一過收費站,高速公路空空蕩蕩,導航顯示路況良好。該收費站就像一道大壩閘門,擰緊了羣衆的出行路。

在收費站記者發現,12個收費口中只有2個收費口通車。其中一個收費口的收費杆設置只允許小型汽車通行,然而此時多數小型汽車因擁堵難以開到收費口處,該收費口形同虛設。

晚11時許,同樣遭遇擁堵的20多位羣衆在收費站同工作人員交涉。一位大巴車上下來了兩位女乘客,稱車上有人犯了心臟病,需搶救。

22日凌晨,榮烏高速收費口一側擁堵嚴重。

交涉中,收費站工作人員稱:“這是河北的警察讓我們封的,我們是天津的,我們還想早點下班呢。”而據來自河北省的警察現場表示:“找我沒用,上面定的。”記者按收費站執法亭上的電話,先後致電河北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滄州支隊黃驊大隊和滄州支隊,前者無人接聽電話,後者當聽聞現場情況後,並未給出解決方案。談到擁堵原因,對方起初稱,前方有交通事故;後又稱“前面海興線堵了20公里,所以限行”。但此時導航軟件顯示,前方海興線路況良好。

更讓人不解的是,榮烏高速高速公路入口處,也沒有高速封路或限行提示;而面對路段嚴重擁堵,工作人員也沒有采取分流措施。經多方溝通,晚11時許,黃驊北主線收費站纔開通了5個收費口。交涉過程中,記者錄像統計,5分鐘內,僅有7輛車通過該收費站。隨後,凌晨1點左右,歷經6小時擁堵,記者乘車通過該收費口,發現前方路況暢通。

夜深了,記者更改行程,夜宿途中一酒店。不料,次日早8時許,當記者駛向黃驊高速口準備趕赴山東時,又遭遇該高速公路路口封閉。不過,此收費站不遠處設置了標識“高巡通知,入口封閉”。記者遂繞行多個高速公路收費站,但還是要麼封閉,要麼限行。

報道河北交通的微信公衆號截屏

記者注意到,報道河北交通的微信公衆號“天天說交通”,於21日刊發了題爲《中秋出行怎麼走?這裏有答案》的文章,文中寫道:“綜合2015年至2017年中秋節假期我省高速公路車流出行規律及出行特點,重點路段的通行壓力仍將突出。”“爲了防止嚴重擁堵,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將隨時採取措施,限制從正定南行轉入黃石衡水、黃驊方向的車輛,限制從石太高速南新城站、石青路站、西古城站上道去往衡水黃驊方向的車輛……”此限制措施是否是造成高速公路擁堵的原因,有待進一步論證。

近年來,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速,而促進三地交通暢通更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遭遇擁堵的羣衆對記者表示,期待各方繼續努力,爲京津冀一體化開通更多“綠道”,不要人爲“設限”“添堵”,讓羣衆在出行中進一步提升獲得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