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還有“植樹造林,福廕後人”,“植樹如栽搖錢樹,造林是建聚寶盆”等俗語,都是羣衆對植樹造林的高度認識。如“榆撒錢(榆樹籽形銅錢,羣衆稱爲榆錢),桃喜嫁,砍下柳枝河邊插”,這是說,榆樹的生命力很強,適應多種土壤生長,把榆錢撒到哪裏都會生長成材。

造林如建聚寶盆

漢中的林業資源極爲豐富,不但有廣闊的原始森林(秦巴山區),而且有着悠久的植樹歷史和傳統的植樹觀與風俗。人們歷來是見縫插針,利用一些可植樹造林之地,綠化栽植。因之,用材林、藥用林、經濟林遍佈全市的山山水水、田園村莊。其主要造林方式,有國營造林、集體造林和個體造林三種(荒山飛播造林在內)。除國有林場、集體林場外,最廣泛的還是個體植樹造林。對植樹造林,從認識、栽培技藝、用材選擇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世代相傳。例如:“房前屋後栽上樹,猶如建起清潔庫”、“住房靠林,無病少吟(呻吟)”等諺語,是羣衆對住宅周圍栽植樹木的樸素認識,既實際可行,又發人深思。又如:“家栽幾株柳,不往山裏走”,意思是:只要栽幾株柳樹,就不會缺柴燒。因柳樹屬速生樹種,每年冬天可以砍去全部枝丫,到來年春天又會發新芽長成茂密的新枝。還有“植樹造林,福廕後人”,“植樹如栽搖錢樹,造林是建聚寶盆”等俗語,都是羣衆對植樹造林的高度認識。


《漢中民俗》--林業生產習俗(上)

對各種樹木的生長習性及栽植方法,羣衆中也有很多的俗語,順口溜。如“榆撒錢(榆樹籽形銅錢,羣衆稱爲榆錢),桃喜嫁,砍下柳枝河邊插”,這是說,榆樹的生命力很強,適應多種土壤生長,把榆錢撒到哪裏都會生長成材;“桃喜嫁”,是說桃樹要嫁接,否則,結的桃小而毛長還不好喫;柳樹易生根,砍下的柳枝,只要插在溼潤的地方,就會生長。“青松爬山頭,垂柳河邊走”,這是說栽植松樹適宜於高山、陡坡上生長,柳樹則栽植於河、溝邊易活。故,這裏人植樹方法可分爲播種育苗(後移栽)法,嫁接法、插技法等。“棕要剝、椿要板,核桃要用刀子砍”,說棕樹每年要剝(割)棕片(棕片是一種工業用品、經濟作物),不割,樹會被棕片緊箍不長。椿(香椿)樹每年可發兩次芽,第一次扳掉一個芽,第二次會發幾個新芽。扳下椿芽可作營養豐富的美味菜餚,又可促進椿樹生長。故每年春季有大量的椿芽上市。核桃樹長到成年,每年要在樹的主幹上砍兩刀,據說樹才肯結核桃。所以,我們看到的核桃樹,主幹上都是刀痕累累,傷疤連片。其作法只是一種傳統習俗,有無科學道理,有待考證。


《漢中民俗》--林業生產習俗(上)

妙用木材經

這裏羣衆不但是植樹行家,而且懂得木材的性能和用途。因之,羣衆中便形成了許多經驗式的,韻律很強的妙句俗語—順。因口溜在羣衆中流傳。這些順口溜,不但有一定的科學價值,而且易懂易記,故能代代相傳,擁有活力。例如:

雜木橡子鐵杉梁,松木板子做門窗。

黃洋木軛子桑木犁(耕犁),車轅最好用錢榆(榆木作馬拉車或人力車轅最好)。

桃木扁擔杉木桶,香棹木箱子不生蟲(裝衣服不怕蟲)。

檀木梆子棗木錘(敲擊樂器),踩高蹺要使柳木腿。

栗子木桌腿梨木面(桌面),核桃木椅子隱如山。

楠木筷子棕木碗,雞骨木柺杖鐵腿杆(過去,人們怕小孩摔壞碗,皆給小孩購木碗喫飯)。

槐治痔(有一種治療痔瘡的中藥,是以槐夾爲主藥),桑益肝,桔子皮皮驅風寒。

椿木船板漚不爛,麻柳木肉墩剁不爛,青禍木者齒磨不斷,樣膠木羅圈彎不斷。

諸如以上的順口溜、諺語,多而流傳廣。它從生產、生活、到娛樂、醫藥,從建築、傢俱到交通工具,對各種木材的性能和用途都有涉及。這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經過實踐、認識,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的結晶(當然,也有些不夠科學、準確的)。


《漢中民俗》--林業生產習俗(上)


孟學範:男(1928.9.14~2013.4.2),陝西省洋縣人,南鄭縣劇團編劇。中國民俗學會會員,陝西省戲劇協會、民間文藝家協會、楹聯學會會員。曾任陝西省民俗學會首屆理事、漢中地區民俗學會會長、政協南鄭縣第三屆常務委員等。

出版、發表劇本17個,搬上舞臺20多個。在各種報刊上發表文藝作品400多篇(首),出版《巴山民俗》。

參與編纂《中國民俗大觀陝西卷》、《中國食俗大觀》《陝西省民俗志》、《陝西省戲劇志·漢中卷》、《南鄭縣誌·戲劇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小編微信:hzzls008(z)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