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安慶沿江碼頭邊霓虹燈下拍攝到的畫面,俗稱“街頭黃梅戲”。“街頭黃梅戲”主要是戲迷在街頭或人羣密集的地方表演,展現個人才藝,獲得他人打賞的需求,也是老百姓爲了謀生的一種生計之道。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2006年黃梅戲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臺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

2000年之前,安慶我市“街頭黃梅戲”飄香十里,近些年伴隨文明城市的規劃和經濟的發展,茶餘飯後廣場舞逐漸增多;“街頭黃梅戲”距離我們已越來越遠,逐漸淡薄了人們的視野。

阿東 圖/文 部分文摘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