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村孩子,因爲一次偶然考試點燃自信,從差生變成年級第一,發奮學習考上大學,到大學後因學習優秀留校,又通過個人努力成爲專家和行政領導,徹底改變命運。這背後有什麼魔力,導致階層的幾次躍遷。作爲普通人,我們應該向這些對自我永不滿足、不斷跨過舒適區的超越者致敬、學習。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楊漣|文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燃燒吧,小宇宙

79年,河南焦作十二中,一個農村孩子面對未來很迷茫,他是差生,就此下去,高考無望,畢業後和無數鄉親的命運一樣,當農民。

一次政治考試出題靈活,他喜歡看書知識面廣恰好對路,考了全年級第一。從此點燃自信,小宇宙開始燃燒,大學夢升起。早起晚睡,課本翻爛,廢寢忘食讀書。

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現在的焦作十二中

功夫不負苦心人,他從差生成爲年級第一,以超出本科一批錄取線10分的成績考入河南大學中文系,成爲恢復高考後學校第一個文科大學生,開始人生逆襲。

他叫李衛國,他說知識改變命運,實質是不認輸、堅持改變命運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接着逆襲,躋身精英羣體

李衛國的故事沒有完,他來到河南大學沒有滿足。

河南大學是出傳奇的地方,讀書氛圍好,每年從學校考入名校研究生、博士的不在少數;文脈傳承好,一代代老師篳路藍縷,著書立說;校園環境好,有民國建築羣、鐵塔和鐵塔湖、清代貢院碑文、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校門。

傳奇老師不斷:朱紹侯、李潤田、佟培基、張今、王立羣、程民生、解志熙……李衛國也想成爲他們中的一員。

他思考這些傳奇如何產生,發現背後有一個東西:精神資源。

他們的成功源於豐富強大的精神資源,精神資源又源於讀書、行路、寫作、表達。於是,他拼命讀書、行路、講課、表達。

三十多年過去,成爲河大歐亞國際學院黨委書記、電影研究專家和寫作高手,發表《張藝謀電影創作風格的審美走向》《藝術與商業的雙重剝離》等影視、美學論文數十篇,利用寫作特長創辦公衆號“蟈蟈的世界”,將近200篇文章廣獲好評,粉絲衆多,河大幾任校領導都成爲他的讀者。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李衛國其人

是什麼讓他完成人生逆襲?

學習,不斷地學習,求知似渴,虛心若愚。教育是突破階層的最好途徑,一個人成功與否,取決於是否幾十年如一日去努力。

有些人進入大學不再用功,有些人工作後不再喫苦,人生巔峯定格在畢業時的學歷,後勁不足。

李衛國不這樣,他考上大學並不滿足,通過努力畢業留校,爲自己贏得發展平臺,工作後通過讀書爲寫文章、做研究、搞管理打下紮實基礎,越走越出成績。

河大給了他四年黃金時期,他把一輩子回饋給河大。他說讀書第一學的是知識,第二學的是思想,第三學的是心靈,讀書給他帶來精神和寫作資源。

人到中年後,他受益於道家,喜歡李白的才氣,痛恨李白的低情商和官迷心,提倡迴歸家庭、迴歸健康生活方式、迴歸讀書寫作、迴歸自給自足。

讀書寫作這種博雅教育他幹了一輩子,辦公衆號讓更多人看到他的文章,傳播給更多人。

文章分幾類,一是對人生話題的思考,比如《人生需要大智慧》《聰明和智慧的區別》《我的男人、女人觀》《我的四十年》《我是性情中人》。

二是對專業、工作的思考,比如《學會讀書》《不要放棄學問》《社會科學研究應該給社會貢獻什麼》《十年辛苦不尋常》,三是旅遊思考,比如《印象日本》《走進印度》《韓國印象系列》《德國的汽車和交通》。

四是對專業、社會話題的思考,比如《別了,東大夜市》《大學校長的畢業演講應該代表什麼樣的大學精神》《給中國大學生推薦的155部優秀中國電影》《生命的質量在哪裏》。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做官是表,學問是裏

李衛國是性情中人,由於做行政工作,他利用空閒和晚上讀書治學,如果早年選擇不擔任行政職務、專注學問,他可能是王立羣級別的學者。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百年河大出人才

即使擔任行政職務,仍堅持讀書、寫文章,他開設的電影藝術課深受歡迎,填補了河南高校空白,通過課堂讓學生看到最優秀的電影,講述人生道理,開展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

講臺上他娓娓而談,生活中他思維敏捷,不經意間說出的話讓人深思。

他以自身爲例說“一天花兩個小時時間,看幾十頁專業的書,10年以後你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十幾年來,在本科生、研究生最後一課,他都把胡適先生的《不要放棄學問》打印出來送給學生,告誡大家要樂觀自信,不要放棄學問,這是李老師最想給學生說的話,這也是河大精神。

有學生上課記下他的電影評論,編成李衛國電影語錄,他收到上千位學生畢業留言,幾百封學生來信,有同學畢業時給他寫下五頁長信,還有同學爲他做了DV《藝術人生》。

這源於他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他曾說在高校當領導,當老師們覺得你不像個官時,才真正懂得爲官的道理。

這個理念又源於他的精神資源,通過讀書他提出一系列管理理念。

比如高校領導幹部應當具有三個素質,一是以人爲本而不是官本位,具有人文關懷理念。二是琢磨事而不琢磨人,關注事業發展。三是以人格魅力影響和凝聚人心。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人的格局取決於精神資源

能走多遠取決於見識

人有格局之分,差別在精神資源的多寡

李衛國還通過行路豐富精神資源。

他利用工作單位河大國際交流處、外語學院、國際漢學院、歐亞學院的國際交流優勢訪學交流,走過三十多個國家,和國內大部分地方。

行萬里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到一個地方看風景,休息放鬆,很多人在這一層次,這是淺層次,因爲哪怕走的地方再多,見識的提高也有限。

第二層次是瞭解當地文化,第三層次是與當地人深入溝通,深入瞭解當地。

李衛國是第三層次,他不是普通的旅遊,而是有深度地記錄,和當地不同人交流,融入當地生活,思考不同民俗風情背後的成因,研究所到的地方。

每到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地方,都寫旅遊札記,還出過一本書《獨語天涯》,每到一地都收集冰箱貼,如今冰箱貼貼滿辦公室的兩面牆,成爲辦公室一景。

人從學校可以得到兩樣東西,根和翅膀。

學校由書和老師組成,根是知識、技能、價值觀,翅膀是飛的能力。

有了根,才能成長,有了翅膀,才能走向遠方。

李衛國從學校得到根和翅膀,這由讀書帶來,讀書給人精神資源。你能走多遠,取決於見識,而見識由精神資源決定。

除非你改變現在讀的書和認識的人,否則五年後的你和現在沒有什麼不同。

不斷讀書,總有一天你會變得與衆不同,談吐見識超過身邊人。這個過程艱苦漫長,充滿痛苦,很多人中途放棄,只有嚴格自律、晝度夜思、殫精竭慮的人才能挺過來。

這是成功者的必經之路,成功者在乎一分一秒的時間,水滴石穿。你有什麼樣的精神資源,就有什麼樣的氣度和風貌,什麼樣的見識和格局。

爲什麼北大歷史系的辛德勇老師被稱作網紅教授和男神?因爲有學問,懂傳播,會生活,著書之餘運營公號,60歲還健身游泳,一身肌肉,到大城市講座。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今天,社會發展給人提供大量施展才能的機會,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就看有沒有過硬的水平抓住。

鐵塔蒼蒼,河水泱泱,通過學習得到根和翅膀,豐富精神資源,告別師長,走向世界,方爲河大學子,國之棟樑。

一個人的精神資源會推動他往前走。

李衛國說,每個人對生命的態度,對生命的付出,決定他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通過讀書和考試仍然是改變命運的最好選擇,高考、考研、考公務員都是上升通道。

李衛國抓住三次機遇,通過高考告別屌絲,堅持學習畢業留校,工作中努力成爲專家和行政領導。

跨越階層,需要破釜沉舟、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持,需要做出智慧選擇,需要對自己狠一點,告別舒適區的超越。

作爲普通人,我們都應該向這些對自我永不滿足、不斷跨過舒適區的超越者致意。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楊漣,開封人,現居開封,關注財經、商業、等領域,希望通過寫文章、讀書、交友,提升自我,做內容生產者。


推薦閱讀

河南人在臺灣:從菜販到市長,61歲禿頂老男人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一個奇女子的逆襲:從豫北山溝到美國要走多遠?

© THE END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就在那個春天,他活成了追夢的少年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