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名言:春秋戰國養士,汗朝養武,唐朝養藝,宋朝養文,明清多養小人。今天小編要說這個主角之一是明代權傾朝野的大太監劉瑾,也是一位赤裸裸的小人。

劉瑾本姓談,陝西興平人,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後淨身入宮當了太監,於是改姓劉。

後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後來的明武宗。正德元年,他執掌鐘鼓司,與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一起以舊恩獲得明武宗寵幸,人稱“八虎”。

劉瑾向來狡詐陰險,爲了得到武宗賞識,每天向武宗進獻鷹犬、歌舞、摔跤、馬球等遊戲,引得少年心性的皇上荒廢朝政,這種討好爲他自然討得武宗的歡心,卻也讓內閣大臣對他痛恨至極,紛紛請旨誅殺劉瑾,以正朝綱。

明武宗對劉瑾寵愛有加,哪裏肯聽,爲了平復朝中大臣的怨氣,讓司禮監王嶽等人向內閣大臣劉健等人商議,讓劉瑾暫時居住南京。司禮監王嶽也對八虎厭惡,見內閣執意除掉劉瑾,回來如實告訴武宗。

劉瑾得到消息,得知內閣大臣要聯合九卿把他殺掉,他連夜跑來找武宗哭訴,說司禮監王嶽等人陷害他,欲除他這個帝王心腹,好聯合內閣、九卿控制武宗,武宗聽了勃然大怒,直接廢掉司禮監王嶽等一幫大臣,把王嶽等人發配南京充軍,改用劉瑾做司禮監掌印太監。內閣大臣許健、謝遷、許東陽對皇帝失望透頂,紛紛請求辭職回家。

劉瑾爬上高位後,繼續引誘武宗於驕奢淫逸中,每次乘着武宗玩的興頭上,再假惺惺告訴武宗該處理政務,武宗不耐煩斥責他,若是事事讓他親爲,還要你們這些大臣何用。意思是讓劉瑾等人替他處理,這話正中劉瑾下懷,自己趁機專擅朝政,時人稱他爲“立皇帝”,武宗爲"坐皇帝"。

這個大太監除了權勢之外,他還貪污受賄,那些奸臣鼠輩爲了討好他,盡情搜割民脂民膏,於是大官逼小官,小官逼百姓,逼到最後百姓造反。安化王朱寘鐇叛亂就是例子。

後來武宗派都御史楊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監張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亂。叛亂平定之後,太監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向武宗揭露了劉瑾十七條大罪。武宗大喫一驚,令人抓了劉瑾待審,並親自帶人抄了劉瑾的家。

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僞璽、玉帶等違禁物。在劉瑾經常拿着的扇子中竟然發現兩把匕首,武宗見了又驚又怒,終於相信劉瑾想要弒君篡位,對他處於千刀萬剮的極刑。雖然劉瑾一黨被除,但明武宗並未吸取教訓,依舊寵養小人,遊戲人間。原本官場清氣逐漸渾濁。

後面嘉靖帝繼位,先是用一場大禮之爭,即替自己的父親弄個皇帝名號,用錦衣衛鎮壓百官,杖打官員共一百六十餘名,活活打死的有十八名,另外貶的貶,充軍的充軍,把之前把持朝政的老臣打發了,自己掌握政權。廢除武宗的弊政,任用賢臣,用了二十年開創‘嘉靖中興’,這時的大明王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如果歷史按着這個景象走下去,那該多好,偏偏後期的嘉靖帝也開始荒廢朝政,沉迷修仙打醮煉丹,又寵信嚴嵩等奸臣,一切政務交由內閣、司禮監,文武百官無法上表言政。後期東南倭寇入侵,海上狼煙千里,北方韃靼席捲,百姓賦稅添重,官員貪污腐敗,把曾經打下的輝煌漸漸消磨殆盡,留給隆慶是個巨大的爛攤子。

明王朝,經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傑出改革家張居正,曾對這位嘉靖帝有一句無比犀利的點評:豈有異與漢唐末世乎?意思是在他的治理下,此時的明王朝跟漢唐的末世沒有什麼區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