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於民族英雄岳飛之死,史學界基本上已經達成了這樣的共識:表面上岳飛是被奸相秦檜害死的,實際上背後的主謀乃是昏君宋高宗趙構,但是細究之下,問題又並非如此簡單,如果宋高宗地下有知,他可能會發出如此的感嘆:其實我也非常憎恨秦檜。因爲秦檜當丞相時,“誅賞予奪,悉其所主持”,作爲一國之主的宋高宗“反束手於上,不能稍有可否”,總而言之一句話,皇帝趙構在很大程度上被奸相秦檜架空了,成了金鑾殿上的擺設,恰如木偶戲裏的傀儡。

宋高宗趙構:其實我也非常恨秦檜

關於民族英雄岳飛之死,史學界基本上已經達成了這樣的共識:表面上岳飛是被奸相秦檜害死的,實際上背後的主謀乃是昏君宋高宗趙構,但是細究之下,問題又並非如此簡單,如果宋高宗地下有知,他可能會發出如此的感嘆:其實我也非常憎恨秦檜。

清朝史學大家趙翼在他的代表作《廿二史札記》中曾經直截了當地指出了宋高宗和秦檜之間存在着異常激烈的敵對情緒,“幾如曹操之於漢獻帝矣”。

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秦檜當丞相時,“誅賞予奪,悉其所主持”,作爲一國之主的宋高宗“反束手於上,不能稍有可否”,總而言之一句話,皇帝趙構在很大程度上被奸相秦檜架空了,成了金鑾殿上的擺設,恰如木偶戲裏的傀儡。

宋高宗趙構:其實我也非常恨秦檜

也許諸位覺得趙翼所言有些誇大其詞,危言聳聽,但實際上這個推斷有着足夠充分的歷史證據。

先請看《宋史•李浩傳》中的記載:自秦檜用事,塞言路。及上總攬威權,浩與王十朋等始相繼言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秦檜當政的時候,就像一扇閘門一樣擋在了宋高宗和臣子之間,他圈子裏的人自然唯其馬首是瞻,他圈子外的人幾乎不能和皇帝直接交流,直到宋高宗恢復了權力行使權,李浩、王十朋等忠正之士才真正獲得了向皇帝進言的機會。

宋高宗趙構:其實我也非常恨秦檜

再請看《宋史•王綸傳》的一段文字:(紹興)二十六年(秦檜死於二十五年),試中書舍人。高宗躬親政事,收攬威柄,召諸賢於散地,詔命填委,多綸所草。從此處我們可以注意到兩個重要信息,其一,秦檜死後,宋高宗纔開始“躬勤政事”,才得以“收攬威柄”;其二,秦檜掌權時把賢良方正的大臣都排擠到了有名無權的閒散官職上(所謂“散地”也),以便他和他的爪牙控制朝政,專權獨斷。

也許有人會說,人家宋高宗是懶得費心費力,才讓秦檜站在前臺替他喫苦受累兼賺捱罵的,實際上不是趙皇帝做傀儡,而是秦丞相當木偶。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南宋名臣虞允文給宋高宗所上奏章中的一句話可以作證——“秦檜盜權,十有八年,檜死權歸陛下。”一個“盜”字,早已把奸相秦檜權慾薰心,欺上壓下的醜惡行徑揭露得明明白白,徹徹底底。

宋高宗趙構:其實我也非常恨秦檜

秦檜第一次拜相是在紹興元年,即公元1131年,那時他根基未穩,第二年就因爲被人彈劾下了臺。公元1138年,秦檜抓住主戰派之間的矛盾東山再起,第二次登上相位,這一登就是十八年,一直到他死亡才撒手放權,也就是虞允文所說的“秦檜盜權,十有八年”。

二次任相後,秦檜的求和政策跟宋高宗心底的想法不謀而合,而秦檜在高宗面前又畢恭畢敬,唯命是從,於是趙皇帝對秦丞相的寵信達到了空前絕後的程度,以至於前者忽略或者放縱了後者結黨營私,排斥異己,讓他的黨羽爪牙幾乎佔據了所有的朝堂重位,把主戰派大臣趕出京城或者放到閒職上掛了起來。長此以往,秦檜最終成了大宋王朝金鑾殿的實際主宰者,宋高宗淪爲高高在上,空有其表的名義皇帝。

宋高宗趙構:其實我也非常恨秦檜

後來,宋高宗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奸相專權的局面早已形成,難以撼動,他也只能無何奈何地面對現實,同時他對秦檜的感覺逐漸發生了改變,由寵信而懷疑,由懷疑而憎惡,由憎惡而忌憚,忌憚之下,宋高宗採取了一個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做法,並且一直堅持到秦檜死去那一天。

公元1155年,當宋高宗聽說秦檜已經死亡時,不禁長吁一口怒氣,對身邊的人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朕自今日始,免得膝褲中帶匕首(從今天起,朕再也不用在靴筒裏暗藏匕首了)。此事見於記錄大理學家朱熹言行的《朱子語類》,而朱熹與岳飛的兒子嶽霖是同時代人,比宋高宗和秦檜只晚二三十年,因此這個記載的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