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爲花椒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玉衡星精”,在《春秋運鬥樞》一書中有“玉衡星精而爲椒”的記載。因爲相信花椒的香味有助於神靈的胃口,古人常以花椒作爲敬神的香物。《詩經·周頌》說:“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寧”。描述西周周成王時期人們在飯菜里加入花椒,祭祖祈福,爲的是讓神靈喫得高興了,幫助國家光大,保佑人民平安長壽。屈原《離騷》載,白芷、佩蘭、花椒、肉桂等,已是當時製作香袋的主要原料。“懷椒糈(古代祭神用的精米)而要之”,講的就是用花椒來招待神靈。鐵山坪地區隋代始建僧官寺以來,當地山民便以花椒敬神,用添加了花椒的供品拜佛敬寺,多年來椒香瀰漫,香火鼎盛。後來人們抵擋不住椒香的誘惑,不再把花椒用於神靈獨享,漸漸開始用醬油和酒將其浸泡製成調味香料敬獻給父母。再後來,花椒被用於日常飲食之中,和姜、茱萸的協同呈味奠定了鐵山坪麻辣鮮香的川菜風格。

鐵山坪僧官寺在明代進入興盛期,常年有近300名僧人。僧官寺是封建社會時國家管理僧人的機構,“僧官”就是僧人的“官”。要做寺廟的主持或方丈,都必須到僧官寺培訓。相傳明二世建文帝朱允炆兵敗南京,爲了躲避永樂皇帝的追殺,一路顛沛流離,最後從雲南入川到了重慶。那日建文帝及隨從到達鐵山坪山腳時候已晚,加上大雨磅礴,只得到一家大戶暫作休息。主人得知來者不沾葷腥,只有拿當地最新鮮的小菜瓜果來招待,弄了一些花椒在碗裏放在桌子上,準備做蘸水。另外殺了一隻雞來招待建文帝的隨從們。當廚子用左手把砍好的一整隻冒着熱氣的雞端到桌子上,用右手把開水向放着花椒的碗裏一倒,頓時,花椒蘸水飄出的麻味和雞肉中飄出的香味交相融合,異香四溢,使這些從皇宮裏出來的貴人們垂涎欲滴。建文帝也忍不住說到:“花椒和雞,真是妙!”

鐵山坪花椒雞是一道操作簡單,好喫美味的家常菜,自己在家即可動手操作,口味偏辣。主輔料:仔公雞1000g、紅尖椒150g、青尖椒350g、青花椒20g、四川茂汶大紅袍乾花椒5g、鮮花椒75g

調味料:精鹽7g、蔥段25g、薑片25g、姜米15g、蒜米15g、花雕酒60g、複合醬油15g、雞粉15g、醪糟15g、白砂糖1g、味精15g、生粉25g、混合油350g、芝麻油5g、菜油1000g(耗100g)

做法

1、仔公雞經宰殺放血乾淨後,用80℃水浸燙、制淨。

2、由尾部開膛,剁掉雞頭、雞腳,剔去脊骨。雞肉帶骨剁成1.5釐米大小的雞丁備用。

3、加鹽、花雕酒、蔥段、薑片拌勻,醃漬入味。放入生粉抓均後加入菜油50克再次拌勻。

4、熱鍋放入混合油燒至7成熱,將雞丁內蔥姜去掉,瀝去汁水後下鍋。爆炒至雞肉收縮變色,撈出瀝淨。

5、熱鍋內重新倒入混合油,放姜蒜、幹青紅花椒、鮮花椒、青紅鮮辣椒煸出香味,倒入雞丁,加入其餘調味料,爆炒入味即可裝盤。

特別聲明:本文爲貼吧平臺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瞭解更多請登錄貼吧app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