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從中國國家博物館瞭解到,展覽分爲“絲路雛形”、“絲路華章”、“ 絲路梵音”三個部分,遴選了191件(套)自先秦至宋元時期新疆各地區出土的精美文物,包括陶器、金屬器、紡織品、木器、紙張、佛造像、玻璃器等,尤其是漢唐時期的官府文書和多種文字的簡牘文書資料。無論是震驚全國的戰國黃金古墓出土的虎紋金牌,還是曾入選《國家寶藏》第二季的《伏羲女媧絹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出土文物總是被賦予一種古老而神祕的色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擁有大量漢唐絲織品與古代毛織品,也藏有多種文字書寫的文書、簡牘,晉唐時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紙本、絹本人物,花鳥繪畫,以及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徵的青銅器,更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著名的古屍標本等。 無論是震驚全國的戰國黃金古墓出土的虎紋金牌,還是曾入選《國家寶藏》第二季的《伏羲女媧絹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出土文物總是被賦予一種古老而神祕的色彩。

據“ 澎湃新聞”獲悉,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共同舉辦的“萬里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將於7月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展廳開幕。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從中國國家博物館瞭解到,展覽分爲“絲路雛形”、“絲路華章”、“ 絲路梵音”三個部分,遴選了191件(套)自先秦至宋元時期新疆各地區出土的精美文物,包括陶器、金屬器、紡織品、木器、紙張、佛造像、玻璃器等,尤其是漢唐時期的官府文書和多種文字的簡牘文書資料。

獸足青銅盤,戰國,1983年察布查爾縣瓊博拉土墩墓出土

彩繪駝夫俑,唐代,1973年吐魯番阿斯塔那206號墓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表示,“萬里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也是繼“天山 古道 東西風——新疆絲綢之路文物展”“新疆古代服飾展”後的又一次合作,希望通過鮮活的文物,以展覽的形式,表現新疆和內地各民族共同鑄就的文化相通、血脈交融、命運相連的歷史史實,更力證新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雞鳴枕,唐代,1972年民豐縣尼雅1號墓葬出土

勞動婦女俑(彩繪泥塑簸糧女俑、彩繪泥塑椿米女俑、彩繪泥塑擀餅女俑、彩繪泥塑推磨女俑),唐代-1972年吐魯番阿斯塔那201號墓出土

據最近數據統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擁有藏品3.2萬件(號),其中一級品288件。有絲毛棉麻織物 (包括錦、綺、綾、羅、紗、縵、絹、印染、刺繡等大量漢唐絲織品,毯、氈、絛帶、刺繡等古代毛織品),多種文字 (漢文、回鶻文、 佉盧文、吐火羅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阿拉伯文、粟特文等) 書寫的文書、簡牘,晉唐時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紙本、絹本人物,花鳥繪畫,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徵的青銅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飾與工藝品。此外,還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屍標本等。

天宮伎樂圖(臨摹品 局部),南北朝(公元4—5世紀),克孜爾石窟38窟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事品第廿三,北朝,1965年吐魯番安樂故城佛塔遺址出土

上世紀70年代修建南疆鐵路時,在阿拉溝河谷西岸、魚爾溝火車站以東出土了一座震驚全國的黃金古墓,這座古墓的年代確定爲是戰國時期,墓的主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入葬時陪葬了200多件金銀飾片,這些金銀飾片輕薄如紙,形狀有獅形、盾形、六角形、菱花形等,紋飾有虎、獅、獸面、花瓣、田字等紋飾,均採用模壓制成。其中有8塊虎紋金牌,4條虎紋金帶,1快金獅牌,還有一些金珠、金花等。這些金銀飾片尤以虎紋金牌、獅形金箔、對虎紋金箔帶最精彩。

虎紋金牌,戰國,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展覽中就展出了虎紋金牌,1977年出土於烏魯木齊縣南山礦區阿拉溝30號古墓,同墓出土8件。圓形,紋樣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對虎紋金帶飾(長25.4、寬3.3釐米),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紋樣系捶揲加工,兩虎相對,虎視眈眈,欲作爭鬥狀。動物紋是北方草原常見的一種紋樣風格,分佈的相當廣泛。

彩繪伏羲女媧絹畫,唐代,吐魯番阿斯塔那佛塔出土

《伏羲女媧絹畫》曾入選《國家寶藏》第二季,而在此次展覽中便展有《伏羲女媧絹畫》。事實上,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羣、喀拉和卓墓葬羣、交河故城曾陸續發掘出土了近60幅《伏羲女媧絹畫》,年代均集中在晉唐時期。

此件《伏羲女媧絹畫》是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絹畫以白、紅、黃、黑四色描繪,畫面中伏羲在左,左手執矩,女媧在右,右手執規,人首蛇身,蛇尾交纏,頭上繪日,尾間繪月,周圍繪滿星辰。構圖奇特,寓意深刻,富於藝術魅力和神祕色彩。這種圖像在吐魯番地區古墓中多有發現,一般出自夫妻合葬墓,用木釘釘在墓頂上,少數則摺疊包好放在死者身旁。伏羲女媧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天神和人類的始祖,據說伏羲教導人們從事生產,女媧教導人們婚姻倫理。他們手持規矩,既是生產工具,也是社會秩序的象徵。

木質五絃琴、琴幾,唐代,1973年吐魯番阿斯塔那206號墓出土

“胡王”錦,南北朝,1972年吐魯番阿斯塔那169號墓出土

“胡王”錦屬經綿,經二重夾緯平紋組織。顏色黃色地,顯紅、綠等色花紋。主花爲寬帶聯珠紋圈,內填正、倒相對的兩組執鞭牽駝圖,“胡王”兩字布與人駝之間。牽駝者穿緊袖束腰長衣,駝的雙峯間鋪以花毯,織出了往來於絲綢之路上的商胡馱隊情景。織錦質地厚重,色澤配置甚爲濃豔,是爲西域兄弟民族或外銷專門紡織的錦。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9日。

萬里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

展期:2019年7月9日—9月9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1展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