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喝酒要熱鬧,飲茶需卻心情,二人對飲可以什麼話都不說,只是輕輕品茶,也可以三言兩語,五言八句,說些最近的生活趣事,最喜歡的喝茶是衆音沉寂的深夜,一人獨飲時可以對着沉沉浮浮的茶葉沉思,獨自在清靜中品茗,或輕輕地一呷,而後一飲而盡,感覺到茶在杯中的熱度經過喉嚨,迅速傳到心底,中夜觀心,看見並且感覺人生蒼涼過後少年時沸騰的熱血仍在心口。喜歡上喝茶是近些年的事,對茶最初的印象應該就是小時候家裏的自留地邊或承包田角那一叢叢的老茶,後山龍崗有一壟壟隨着山勢如梯田般的茶山,春茶抽青,茶山裏就是生產隊的婦女忙活地時候,山歌聲時有響起,賣了茶葉的午後到供銷社買些“勞動餅”分享下也是時有的事。


茶味遐想:放空自已,來遇見一杯盛滿茶香的茶


我時常會跟友人一起喝茶。晚飯後,沿着西溪走到豬頭潭再往回走,或者從車門橋穿過田畈中間的水泥路走到白馬下,剛好有點上下坡度,走了七八里路後微微出汗,朋友辦的浙星紅茶廠這些天正在趕製紅茶,濃郁的茶葉香味隨風飄來,瀰漫了整個田野。順道走進去,沏上壺,泡上一杯,有時二人,有時三人,有時一桌,這些時間泡的是安吉的老白茶,喜歡那青色已褪,湯色酒紅,淡淡的荷葉香漸趨醇和,毫香密韻的清冽口味。

喜歡上喝茶是近些年的事,對茶最初的印象應該就是小時候家裏的自留地邊或承包田角那一叢叢的老茶,後山龍崗有一壟壟隨着山勢如梯田般的茶山,春茶抽青,茶山裏就是生產隊的婦女忙活地時候,山歌聲時有響起,賣了茶葉的午後到供銷社買些“勞動餅”分享下也是時有的事。茶青摘回來後,放在土竈的大鐵鍋裏殺青,拿到用竹篾特製的工具上揉捻,用炭火慢烤,山村裏原來的茶都是這樣的,嫩葉做成的茅尖,肥粗茶葉做的土茶,殺青時從鐵鍋飄出的香味便完全不同,揉過後再用炭火烘焙的韻味更像成熟的少婦,嫵媚而濃郁,不生澀。不像二葉一心做的那種,二泡之後就寡味,只留一絲春的餘香。


茶味遐想:放空自已,來遇見一杯盛滿茶香的茶


淺茶滿酒是待客之道,不知何時興起,也未去認真考究,九十年代的工作期間,因很多山村未通公路,常常需走幾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到農戶家調查收息,滿頭大汗後常常會想起蘇軾的那首浣溪紗: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人慾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是何曾相似的情形,山裏人是最純情的,主人拿出精心自制的毛茶,放在淺口的藍花大碗上,沏上一大碗,氤氳的茶香飄起,如果加上點白糖,那就是最高禮節,茶的形狀確實是不好看卻香氣濃冽,我心歡喜,更何況那是一份最淳樸的感情。如今喝的茶種類多了,品嚐了不少,而我還是喜歡那個經過了整個夏秋的濃綠,吸了天地精華的深褐色的粗綠,那些不經任何修剪,粗壯的有些醜陋的原茶,可以沁入心脾的那種,比如家鄉原汁原味的毛茶,比如單樅,又如粗粗黑黑的烏龍,香遠悠長。

盧仝是懂茶的,他說:“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心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喫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時苦澀,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深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這泡茶的過程讓我想起人生,清澀的年少無知,香醇的輕狂青春,沉重的堅強中年,回香的意氣壯年,逐漸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前天坐在畫荷樓一石的畫室,也是沏了一杯茶,他聊起了畫風的轉變,早年間畫的是工筆重彩,師從潘潔茲,中年後總覺得那色彩太豔,喜歡上了淡彩,隨着年事的增長,畫的顏色越來越淡,越來越少,乾脆畫水墨,淡淡雅雅。我說,那是你心境變了吧,越來越淡泊。


茶味遐想:放空自已,來遇見一杯盛滿茶香的茶


喝酒要熱鬧,飲茶需卻心情,二人對飲可以什麼話都不說,只是輕輕品茶,也可以三言兩語,五言八句,說些最近的生活趣事,最喜歡的喝茶是衆音沉寂的深夜,一人獨飲時可以對着沉沉浮浮的茶葉沉思,獨自在清靜中品茗,或輕輕地一呷,而後一飲而盡,感覺到茶在杯中的熱度經過喉嚨,迅速傳到心底,中夜觀心,看見並且感覺人生蒼涼過後少年時沸騰的熱血仍在心口。功夫茶是這些年的流行,就是喜歡,我並不太懂,其實茶不是功課、不是功夫,更不是束縛,是一種情,一種逸,不只有“懂”的人,纔有資格愛茶,喝茶就是一種享受,本着享受和放鬆的心態去喝茶,無須費盡心思去揣度,反而越喝越懂。

就這樣靜靜地坐着,外有淡淡的月光和聲聲的蛙鳴,一簾春影雲拖地,半夜茶聲月在天。空閒的時間閒逸的地方,在杯盞間,把沉重的心放下,把繁雜的事擱置,拋卻煩惱,遺忘痛苦,放空自已,來遇見一杯盛滿茶香的茶。

茶味遐想:放空自已,來遇見一杯盛滿茶香的茶


茶味遐想:放空自已,來遇見一杯盛滿茶香的茶


作者簡介: 韓劍鋒,浙江武義人,愛好攝影、書法、寫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