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新郎官,文/刘鹏飞

众所周知,如今的“新郎官”是指刚刚结婚的男子,与“新娘”相对称,合起来称为“新人”。但在古代,“新郎官”却是指新科进士,类似于现在刚刚被录取的“公务员”。

“郎”在古代,是指年青的男子或是对男子的敬称。从汉朝开始,“郎”还成了一般官员的代名词。《汉书·百官公卿表》:“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郎,掌守门户,出允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到了唐代,六品以下的官员统统称为郎了。《旧唐书·韦澳附从子虚舟传》:“季弟虚舟,亦以举孝廉,自御史累至户部、司勋、左司郎中……为刑部侍郎……父子兄弟更践郎署,时称‘郎官家’。”也就是说,老百姓把那些身居“郎”职的人称为“郎君”或“郎官”了。

实行科举考试后,男子中了进士,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做官的希望,新录取的进士往往被分配到中央官署里任校书郎、秘书郎等“郎”职,所以,人们就把新登科的进士称为“新郎官”了。王东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薛监(薛逢)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

正像称呼宰相的“相公”一词流传到民间便成了对人的尊称一样,“郎官”也由称呼中下级官员演变成了人们对其他职业人的敬称。如唐代后期,大家对读书人称为郎中;明清时期,南方人又把职业医生称为郎中等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显然,洞房花烛与金榜题名在人们的眼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既然新登科的进士可以称为“新郎官”,那么,作为结婚新人的男子,被称为“新郎官”也就是顺理成章、非常自然的事了。

唐·顾非熊《送皇甫司录赴黔南幕》诗:“远别因多感,新郎倍寂寥。”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那后面便是新郎,蟒袍补服,缓步安详进来。”还有叶圣陶《一个朋友》:“今天的新郎还兼个高等小学肄业生的头衔!”等等,这里的“新郎”已经没有古代的新科进士之义了,都是新婚男子的意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