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哲宗去世後,徽宗時期仍是新黨在朝政中佔據上風,王安石配享英宗廟庭的決定繼續維持着。宋神宗的配享功臣在富弼和王安石之間反覆變動。

宋英宗在位極爲短暫,不過四年。期間宰相只有韓琦和曾公亮兩人,因此這兩人便配享英宗廟庭。

從宋英宗開始,配享功臣中不見了武將的身影,這一方面是與當時軍事極大利好有關,另一方面更體現士大夫政治的影響力在配享決策上的加重。

士大夫開始唱獨角戲,不需要兼顧文武平衡,即便是表面上的文武平衡。

宋神宗是北宋難得有抱負有作爲的皇帝,他在位時期最重要的行動便是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

宋高宗爲何將王安石逐出宋神宗的配享廟庭?

宋宋神宗

王安石兩次拜相進行變法,後期宋神宗更是親自主持變法,可以說變法是宋神宗時期最大的政治標籤。雖然宋神宗本人有過搖擺,決心不夠堅定,但無疑是一位奮發有爲的君主。

然而變法也使得北宋的黨爭越演越烈,直到北宋滅亡也沒有平息。

最終配享宋神宗廟庭的配享功臣成爲兩宋時期爭議最大決策。

這個爭議不僅實在後世,在當時變十分突出。

宋神宗的配享功臣在富弼和王安石之間反覆變動。

元祐元年(1086年)六月,宋哲宗定富弼,紹聖元年(1094年)四月,增王安石,紹聖三年(1096)二月罷富弼。

建炎三年(1129)六月,宋高宗罷王安石,重定富弼。

這樣的反覆變動,與黨爭息息相關。

宋神宗去世,年僅九歲宋哲宗繼位,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高氏反對變法,她起用司馬光等保守派,廢除新法“元祐更化”。

在這種情況下,神宗時期的改革派自然不會成爲舊黨的選擇。

儘管王安石在元祐元年也已經去世。

宋高宗爲何將王安石逐出宋神宗的配享廟庭?

富弼

最終司馬光選擇的是富弼,儘管富弼在宋神宗時拜相未滿一年。

這樣的選擇在當時就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元祐八年(1093)高太皇太后去世,宋哲宗親政。

宋哲宗和其父神宗一樣,也是抱負的君主,尤其是宋哲宗在親政前備受壓抑,在心理上對司馬光等人舊黨繼位不滿。

宋哲宗親政後,立刻起用新黨新黨章惇爲相,並改元紹聖。新黨重新回到朝廷中樞,佔據要職,繼續變法, 而舊黨幾乎全部被罷黜,貶出朝廷。

宋高宗爲何將王安石逐出宋神宗的配享廟庭?

宋哲宗

這件事史稱“紹聖紹述”。

所以紹聖元年(1094年)四月,宋哲宗將王安石追認爲神宗的配享功臣。

重新得勢並全面掌控朝局的新黨並沒有滿足,到了紹聖三年,新黨移除富弼,將王安石確定爲神宗的唯一配享。

理由是很簡單,“罷富弼配,謂弼得罪於先帝也。”

其實,從現代人看法來看,王安石配享神宗無疑比富弼更合適,因爲富弼在神宗時期已是政治生涯的末年,拜相不足一年,他的主要活動是在仁宗朝,只是病逝於神宗朝。

宋哲宗去世後,徽宗時期仍是新黨在朝政中佔據上風,王安石配享英宗廟庭的決定繼續維持着。不僅如此,新黨更是主導了宋哲宗的配享功臣,以改革派蔡確配享哲宗。

宋高宗爲何將王安石逐出宋神宗的配享廟庭?

王安石

靖康之變後,宋室南渡,士宋高宗君臣開始反思檢討北宋滅亡的原因。

最終當時的士大夫將北宋的滅亡歸結於改革派敗壞祖宗法度,禍亂朝政。

於是王安石、章惇、蔡確等新黨人物便成了人人喊打的大奸臣。

建炎三年,大臣趙鼎上書宋高宗,認爲江山社稷衰敗“源實出於安石”,宋高宗於是“罷安石配饗神宗廟庭,尋詔以富弼配饗神宗廟庭”。

宋高宗爲何將王安石逐出宋神宗的配享廟庭?

宋高宗

此後這一配享決定便徹底確定下來。

就這樣,被移出了神宗廟庭的富弼再次得以配享神宗,而王安石被徹底移出廟庭,而且被扣上了“奸臣”帽子。

但是後世對於這個決定仍是大有爭議。

宋代的配享制度才能夠宋真宗時開始,漸漸發展完善,到了仁宗時期已經成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點。

其特點一是士大夫政治。

宋代士大夫政治下功臣配享表現出極大重文輕武的傾向,而且深陷朋黨之爭中。

朋黨之爭是古代集權政治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副產品,歷代皆有,而宋代黨爭尤其激烈。

與漢、唐、明、清不同的是,宋代黨爭源自士大夫內部的分化和衝突,是士大夫政治的重要副作用。

宋高宗爲何將王安石逐出宋神宗的配享廟庭?

王安石

王安石被追認配享神宗和罷黜配享資格,便是黨爭的一大表現。

其實士大夫不僅對變法的大臣王安石有很大不滿,便是對變法的宋神宗也是多有不滿,只是這種不滿在宋代不方便直接發泄出來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