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玄逐漸成長的這段時間,也正是前秦逐漸統一北方的時候,東晉朝廷對北方崛起的這個強鄰非常怵頭。正因如此,東晉也採取了相應的準備。

此時東晉的防禦重心分成兩線三部。

視頻-樂遊南北朝之北府成軍(中)

兩部三線

所謂兩線,指的是東西兩線,荊楚四川一帶是西線,長江中下游一帶爲東線。而東線又以長江爲界,分成南、北兩部,即江南、江北兩個戰區。

區域劃分好了,接下來就是配屬得力的干將。

東晉朝廷命大將桓衝,率領荊州軍重點防禦荊州到四川一線。東線的江南戰區,相當於首都衛戍區,能力不重要,忠誠度是關鍵,所以在這個位置上,擺上了皇帝的老丈人王蘊,總督江南軍事。

而最讓東晉朝廷頭疼的,就是東線的江北戰區,也就是現在江蘇、安徽兩省的防務。

源自古老的戰略原則,守江必守淮,這一帶如果守不住,敵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基本上就沒啥障礙了。因此,這個位置上的指揮官必須得是身經百戰、敢玩命的主。當時總攬朝政的謝安左右權衡,最後把自己的侄子謝玄推上了這個位置。

江北戰區既然是朝廷重要的防區方向,那兵肯定少不了,但是當謝玄到防區轉了一圈,發現很多兵根本不能用。

爲啥?

這些兵都已經是老兵油子了!關鍵時刻怎能指望的上?

對於這批人,謝玄用一個字都打發了——“滾”!

不過話說回來,部隊遣散容易,空出來的名額得有人填啊,謝玄有轍。他找到了一個極具戰鬥力的羣體,這,就是北方流民!

流民,顧名思義,就是原本在一個地方住的好好的人,突然間被人趕走,地被佔了,房子被燒了,老婆孩子被殺了,一句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讓這樣的人當兵打仗,那是不需要動員的。

再有一個,北府兵在廣陵和京口成軍,也跟當時的地理環境有關。

永嘉之亂以後,中原的流民潮水一樣湧向江南,有的留在了廣陵,有的從鎮江的西津渡上岸。據《晉書·地理志》記載:自中原亂離,遺黎南渡,並僑置牧司在廣陵,丹徒南城,非舊土也。及胡寇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成帝初,蘇峻祖約亂於江淮,胡寇又大至,百姓南渡者轉多。

北人大量的南遷,不僅給廣陵、京口帶來了大批的勞動力以及先進的生產技術,同時也爲北府兵的建軍,提供了大量的兵源,謝玄就地招募新兵,史稱“北府兵”。

謝玄從當地的流民中一口氣挑選了幾萬人,編入了自己的軍隊。幾年後,這些流民讓世人見識到了他們恐怖的戰鬥力……

本期視頻版本出來啦:https://mp.weixin.qq.com/s/yh-oBlSWJM4pWz6xvCnFHg


悄悄地告訴大家:

承蒙各位大胸弟的厚愛,粉絲增了不少,so,準備在粉絲羣再搞一個小小的抽獎活動,獎品是“沙哥手書六字大明咒”,如果各位大胸弟們有興趣的,動動手指掃個碼,咱們7月8日當天會在粉絲羣裏抽個獎,謝謝各位的抬愛!

視頻-樂遊南北朝之北府成軍(中)


視頻-樂遊南北朝之北府成軍(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