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環境網

1月11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全面推進美麗重慶建設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會,會上,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餘國東介紹了重慶市全面推進美麗重慶建設方面的有關情況。

餘國東介紹, 2023年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連續7年保持Ⅱ類,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創“十四五”以來最佳水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25天,連續4年穩定在320天以上,連續6年無重污染天氣;土壤、地下水、聲、輻射環境質量保持穩定,連續17年未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連續4年獲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覈優秀。

2023年以來,重慶市認真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美麗重慶建設大會精神,扛起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的重大使命,協同各區縣和市級有關部門一體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全力交出生態環境高分報表,紮實推動美麗重慶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在強化治水方面。重慶1.8萬名河長巡河77萬人次推動實施900餘項水污染防治任務措施,接續實施中心城區排水系統溢流控制及能力提升、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等專項行動,長江、嘉陵江、烏江干流4012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達93%,發佈首批58條重慶市級幸福河湖名單,漢豐湖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榮峯河獲評第二屆全國“最美家鄉河”。

在強化治氣方面。全面推廣執行治氣攻堅八項惠企政策,鼓勵企業開展深度治理;推動公共領域用車純電動化,新增新能源車18.2萬輛;健全3+5+7督導幫扶工作機制,幫扶解決問題8000餘個;啓動全市空氣質量污染預警應對14次和區域黃色預警1次,重慶上下合力精準攻堅應對污染天氣。

在強化治土方面。在全國率先推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級和用途分類管理,修復污染地塊24塊,提供淨地2260畝。

在強化治廢方面。加快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和川渝無廢城市共建,一般固廢綜合利用率達80%(全國55%),中心城區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污泥無害化處置率提前3年達到國家95%的目標,累計建成“無廢學校”“無廢小區”等24類“無廢城市細胞”1500餘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達到261.8萬噸/年,中心城區以外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實現全覆蓋;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制度不斷延伸拓展,併入選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雙城經濟圈跨區域協作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錳污染整治取得積極成效。

在強化治塑方面。新創建綠色商場5家,完成廢塑料回收利用68萬噸。完善“村、鄉鎮(街道)回收轉運—區縣集中分揀貯運—區域性加工”網絡體系,農膜回收率達94%。重慶全市寄遞企業一次性塑料包裝製品回收率達50%。從2023年8月1日起,《重慶市一次性用品目錄清單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公佈了餐飲業、旅遊住宿業及公共機構一次性用品目錄清單。三峽重慶庫區打撈清漂垃圾19.6萬噸。


發佈會現場。餘常海攝


在強化治城方面。噪聲投訴同比下降9.9%,累計建成重慶市級安靜居住小區580個,重慶全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達標率爲97.8%。

在強化治鄉方面。創建巴渝和美鄉村示範村107個,命名重慶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鄉鎮(街道)87個,農村黑臭水體清零區縣創建全面啓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3.9%、同比提高24.2個百分點,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9%,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在強化治岸方面。重慶中心城區“兩江四岸”109公里岸線已累計啓動治理提升項目23個,14個公共濱水空間建成開放,11個濱江貫通工程、延伸工程有序推進。

在強化治山方面。積極在三峽庫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銅鑼山礦區生態修復、廣陽島生態修復實踐創新入選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開展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督執法,“綠盾”行動累計整治自然保護地環境問題2118個。

在強化重要生態系統保護方面。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獲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黔江區阿蓬江、巫山縣大昌湖入選國家重要溼地名錄,累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2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實施《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2022—2025年)》,基本摸清全市外來入侵物種分佈,初步構建覆蓋全市典型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長江“十年禁漁”紮實推進,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向好趨勢初步呈現。

在強化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穩妥有序推進“雙碳”工作,出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推進納入重慶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數量翻一番、增至308家,實現碳市場累計成交4753萬噸。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紮實推進,綠色貸款餘額超6600億元,氣候投融資試點入庫項目達497個。西部首屆碳中和技術博覽會成功舉辦,碳排放環評、碳監測評估試點取得階段成果,首批9家市級近零碳試點園區創建有序推進,“碳惠通”平臺註冊用戶超170萬,國家低碳城市試點評估排名我市居中西部首位。

在強化美麗重慶建設保障方面。加強數據治理,加快推進“巴渝治水”“巴渝治氣”“巴渝治廢”3個重大應用建設。健全監測體系,提標建成全國領先的省級生態環境監測實驗室,總體實現水氣聲環境監測自動化。強化生態環境領域除險固安,連續3年牽頭組織周邊5省市環境風險隱患聯合排查,完成375條河流(河段)“一河一策一圖”編制,督促整治一批環境風險隱患問題,全市在用放射源和射線裝置安全可控,牢牢守住環境安全底線。

下一步,重慶還將着力打造更多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高水平推進美麗重慶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