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觀念中,精神病人=傻子,他們胡言亂語、瘋瘋癲癲、舉止怪異,認爲自己是朵蘑菇蹲在角落,或者總覺得有人要害自己,甚至提刀要砍自己的老爸。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來看一個精神病院病人逃跑的新聞:

南充市精神衛生中心同一科室的4名精神疾病患者因急於出院,在雨夜凌晨三點,“喬裝打扮”騙過保安,順利出逃,上演現實版《飛越瘋人院》。在外溜達一圈後,這4人最終又全部被請回醫院,所幸沒發生任何意外。

精神病院病人逃跑,算是很常見的新聞了,那麼,這個新聞中逃跑的幾名又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據悉,4人得以順利外出,是清潔工交班時,沒有把精神三科的科室病房鑰匙手把手交給下一班手中,而將其放在窗沿上。4人趁機打開門,從五樓來到一樓。一男子裝成出院病人,兩名男子左右攙扶,還有一名跟班,4人都穿着拖鞋。就這樣“化裝”成家屬帶病人出院的模樣,騙過把守住院大樓小門的保安,穿過壩子,從圍牆大門一路狂奔。

據醫院的一名醫務人員透露,出逃的4人當中,還有一人會三國語言。

精神病人都是傻子嗎?感覺患病後人變傻了怎麼辦?

這精神病人分明智商很高嘛,不僅會觀察環境、把握機會拿到了鑰匙,還會分析局勢、化裝成家屬騙過保安,從謀劃到行動,一切都配合得滴水不漏,雖然哭笑不得,但誰又敢說他們智商低是傻子呢?

精神病人≠智障≠傻子

精神病人不等於大衆意義上認爲的“傻子”,“傻子”更多是老百姓日常的稱呼,醫學上更爲嚴謹的說法是“智能障礙”,而“智能障礙”,其實只是精神疾病中很小的一個類別。

1、“智能障礙”是什麼

想知道智能障礙是什麼,需要先了解一下“智能”的定義。智能是指人們獲得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在經驗中學習或理解的能力,獲得和保持知識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地對新情境做出反應的能力,運用推理遊戲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涉及感知、記憶、注意和思維等一系列認知過程。

“智能障礙”,又叫智力障礙,簡稱智障,指的便是以上這些能力的缺失,包括精神發育遲滯和癡呆兩大類,前者是指發育成熟前(通常指 18 歲前)由於各種原因影響智能發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會適應困難狀態;後者則是指智力發育成熟以後,由於各種原因損害原有智能、造成智力減退的狀態。

換句話說,智障要麼從小智力低下,要麼是老了後因爲一些疾病導致智力減退,通常所認爲的,患者因患上精神分裂、焦慮抑鬱等常見精神疾病而導致智力衰退,人變“傻”,是不存在的。

精神病人都是傻子嗎?感覺患病後人變傻了怎麼辦?

2、“傻子”不一定就是智障

精神病人由於大腦受到疾病影響,經常會有一些異於常人的舉動,由於普通人難以與他們溝通,於是認爲他們是“傻”。

實際並不是,無法溝通並不意味着對方理解能力低下、智力低下,精神病人難以和普通人溝通,往往是因爲雙方理解的事情不在一個水平上,並不是理解力缺乏。

打個比方,如果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是茶壺煮餃子,那麼智障人羣則更像是空茶壺,前者智力正常,只是難以與普通人溝通,餃子倒不出來;後者則是因爲智力低下,本身就沒有餃子或者餃子太少。

雖然這兩者外表看上去都是茶壺裏倒不出餃子,和正常人鍋裏下餃子容易倒出不一樣,然而實際上這兩者之間也是不一樣的。

精神病人都是傻子嗎?感覺患病後人變傻了怎麼辦?

3、精神病患者不一定難以溝通、舉止怪異

“傻”的評價,通常是因爲普通人感覺精神疾病患者難以理解、難以溝通,覺得他們行爲怪異,經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舉動,像智障人士。

事實上,幻覺妄想、胡言亂語、思維割裂等表現,大多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現,而非全體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只是精神類疾病當中的較爲常見的一種而已。

更多的精神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等,不僅不影響患者的智商,甚至連表面看上去都和正常人差不多,需要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才能從細微處觀察到病症,這是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也是很多精神疾病缺乏及時治療的原因。

精神類疾病具有隱匿性,疾病的嚴重程度並不一定和患者對外表現的一致,因爲這其中有“表演”的成分。比如“微笑抑鬱”,身患抑鬱症,卻能夠仍然對他人“微笑”,將沮喪、低落、絕望甚至自殺等負面情緒與念頭完美地藏在自己心裏,往往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作爲患者身邊的朋友或家屬,以爲他們看起來表現正常,就以爲人也是健康的,這也是錯誤的想法。

喫藥,會把人喫“傻”麼

除卻少數本身會影響智力發育、損害智力的疾病外,大多數精神疾病並不會影響人的智力發育,藥物治療更加不會。

那麼,患者有時候表現“傻傻的”,是怎麼一回事呢?藥物的副作用又該怎麼辦?會影響大腦麼?

精神病人都是傻子嗎?感覺患病後人變傻了怎麼辦?

1、表現“傻”,並不是在“傷害”大腦

所有的抗精神病藥物,只要是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服用,患者沒有擅自增減藥量,那麼就不會“傷害”到大腦,藥物是將大腦從疾病的“折磨”下解放出來,不是在傷害大腦。

2、表現“傻”,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

以抗抑鬱藥爲例,有些患者在喫了藥之後,會出現嗜睡等情況,表現就是人晚上睡眠增多、白天腦子不太清醒,由於瞌睡,導致人對外界事件的反應變慢,看上去,人就好像“變傻”了一樣。

這實際上既不是真的變傻了,也可以通過一定辦法調節,可以和醫生溝通,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調整用藥,減少劑量或者替換爲其他。但注意切不可自行調整,醫學是複雜的,精神疾病的調整用藥尤需要小心,普通人自行增減容易造成病情波動。

總的來說,除卻少數本身會影響智力發育、損害智力的疾病如少兒的發育遲滯、老年的癡呆等外,大多數精神疾病並不會影響人的智力發育,藥物治療更加不會,一些疾病之所以看上去“傻傻的”,往往是疾病暫時的表現或者藥物的副作用,而這些都可以通過一定的辦法來緩解。及時就醫、嚴格遵從醫囑、堅持按時服藥,是治癒的重要保障。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神內問題,請下載好心情APP或關注好心情互聯網醫院微信號,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神經內科醫生爲您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