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一聲驚雷,傳了好幾年的“大衆要做廉價車品牌”,2月26日終於落地。大衆要在VW和奧迪之外,重新再造一個全新的品牌:JETTA。中文翻譯過來就是捷達。

關於這個新品牌捷達,網上有很多解讀。在此《線外邦》以大衆海外的官方通稿爲準,討論四個問題。

看了大衆對海外媒體的官方通稿,解答了我關於捷達的四個疑問

第一,捷達是不是中國特供?

邦叔在一些國內主流網站上看到的說法是,捷達不僅供中國,而且會供應全球其他市場。換句話說,俺們捷達,可不是你說的“中國特供車”,而是一款“全球車型”哦。

但邦叔翻遍了國外汽車媒體,以及大衆海外的官方發佈。衆口一詞的說法是:捷達,就是中國特供啊!

不信的話,我們看看大衆集團的官方通稿,大標題清清楚楚寫着:捷達將成爲大衆在中國的新品牌。

看了大衆對海外媒體的官方通稿,解答了我關於捷達的四個疑問

如果不是中國特供,起碼應該寫上in world或者in Aisa或者乾脆不寫纔對啊。強調了in China,那就是中國特供嘛。所以看到有些主流媒體急赤白臉地稱這款車“不僅供中國”。這是爲啥呢?中國特供在中國,已經是一個貶義詞了麼?

看了大衆對海外媒體的官方通稿,解答了我關於捷達的四個疑問

第二,捷達是不是德系純正血統?

還看到一個說法是,捷達雖然是新品牌,但它是“大衆集團獨立打造,德系純正血統”。邦叔不由得拍案詫異,這二戰都結束七十年了,雅利安人的優等民族血統論,咋換個馬甲,在中國車圈又死灰復燃了?再說了,德原朗能在中國大賣,只是因爲它迎合了中國老百姓的需求,榨的是VW在華經營三十年的品牌價值。誰不知道“德原朗”是調侃?再強調德國原產,只能徒增笑料爾。

再說了,大衆集團的對外通稿裏,人家德國人自己也沒強調捷達是“純正的德國血統”啊!在通篇的文字裏,隻字沒提大衆集團獨立打造,關於捷達的品質,只說了這麼一句話:“JETTA is based on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Volkswagen DNA: quality, safety, value and a clear design language.”翻譯過來就是:捷達品牌基於大衆的幾個關鍵DNA而打造:品質、安全、價值以及簡潔的設計。

打個比方:齊白石徒弟照着齊白石的畫,畫了幾隻蝦,模仿的惟妙惟肖。這叫based on。人齊白石自己畫,這才叫純正血統。

看了大衆對海外媒體的官方通稿,解答了我關於捷達的四個疑問

第三,爲什麼大衆要生造一個捷達新品牌?

用大衆董事會負責營銷的大佬Jürgen Stackmann的話說,“有了捷達,我們能夠彌補VW車型和入門級產品之間的鴻溝。這塊市場約佔到中國市場的1/3,之前主要是被中國本土品牌所佔領(served mainly by local brands)。通過捷達,我們能進一步提升市場覆蓋度”。

其二,按照官方說法,通過引入捷達,大衆這個“大品牌”,能夠更加清晰凸顯其高端定位(position itself even more clearly as “top of volume”),並且更明確它的品牌形象(further sharpen its profile)。換句話說,大衆要造高品質、高利潤車型,累活交給捷達來幹。其三,通過爲中國市場本土化量身打造新品牌,進一步鍛鍊了大衆在全球進行市場區隔以及打造區域市場的能力,爲未來積累經驗。

前面兩點很好理解,這最後一點照我的理解,捷達作爲大衆集團歷史上首次由一款車全新打造的一個新品牌,也是一次練兵嘗試。以後在廣大的南美、印度、亞太等地區,大衆很可能也會通過打造新品牌的方式,用一個低端品牌,將VW抬高,製造品牌區隔,雙品牌並行,以攫取更多市場份額和利潤。

看了大衆對海外媒體的官方通稿,解答了我關於捷達的四個疑問

第四,新品牌爲什麼叫捷達?

用大衆營銷的大佬Jürgen Stackmann的話說,在大衆的理解裏,捷達曾經在中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就好比當年在歐洲的甲殼蟲(just like the Beetle once did in Europe)。捷達讓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成爲有車一族。“捷達把中國抗在了四個輪子上”(the Jetta China has placed China on four wheels)。到今天,捷達已經是中國最暢銷的大衆車型,而且已經成爲一個符號。這是爲什麼會把捷達作爲一個全新品牌的原因。

首先邦叔想說的是,捷達無論如何還是比不上甲殼蟲的。產於二戰期間的甲殼蟲是真正的全球車,累計銷售超過2000萬輛,那是真正的文化符號。而截止2018年,大衆累計在中國交付了3000萬輛新車。一個甲殼蟲,就頂了大半個在中國的大衆。把二者相提並論,不太合適吧?此外捷達這二字,能讓老百姓想起的就是皮實、抗造,能有當年的地位很大程度也是時勢造英雄,它承載的文化和歷史意義,跟甲殼蟲也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再說句擡槓的話,號稱捷達把當年的中國抗在了四個輪子上。桑塔納、富康、乃至賽歐們,都表示不服!

最後說說

通篇看完大衆集團的官方通稿,首先覺得德國人在書面上,還是很嚴謹,不靠譜、沒敲死的話一般不說。譬如“德國血統”、“不僅供應中國”之類。其次,德國人還是很老實,將“用捷達來提升VW品牌定位”的心裏話和盤托出。再次,大衆對中國市場可能還是有些誤解。感覺德國人的意識裏,中國汽車市場還停留在十年前,競爭並不充分,本土品牌只能依靠廉價立足。我覺得看見捷達來了,最來氣的,可能就是廣大的國產品牌了吧!

在邦叔看來,這個將在成都工廠生產、將在今年三季度開始面世的捷達系列新車型(一款轎車、兩款SUV,通過200家新建網點銷售),其市場前景並不容樂觀。在同檔次和同尺寸下,它在配置上大概率拼不過國產,憑藉三大件優勢(如有的話)和德系光環,至少要做到和國產品牌同價位或略高一點點,才尚能一戰。而多年苦於降成本無良策的大衆,能否在體系製造的成本控制上拼得過國產品牌,我很懷疑。當然,既然捷達已經橫空出世,相信一汽大衆已經做了充分的供應鏈準備和市場調研。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您對捷達未來在中國的前景怎麼看?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線外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