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國網購用戶6.1億,5G核心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

2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給出前述數據。

報告提到,2018年,互聯網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貧困地區網絡基礎設施“最後一公里”逐步打通,“數字鴻溝”加快彌合;移動流量資費大幅下降,跨省“漫遊”成爲歷史,居民入網門檻進一步降低,信息交流效率得到提升。

報告顯示,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10億,年增長率爲14.4%,網民使用率爲73.6%。電子商務領域首部法律《電子商務法》正式出臺,對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經歷多年高速發展後,網絡消費市場逐步進入提質升級的發展階段,供需兩端“雙升級”正成爲行業增長新一輪驅動力。在供給側,線上線下資源加速整合,社交電商、品質電商等新模式不斷豐富消費場景,帶動零售業轉型升級;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深入應用,有效提升了運營效率。在需求側,消費升級趨勢保持不變,消費分層特徵日漸凸顯,進一步推動市場多元化。

此外,我國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5.83億,年增長率爲10.7%,手機網民使用率達71.4%。線下網絡支付使用習慣持續鞏固,網民在線下消費時使用手機網絡支付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65.5%提升至67.2%。在跨境支付方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分別在40個以上國家和地區合規接入;在境外本土化支付方面,我國企業已在亞洲9個國家和地區運營本土化數字錢包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新興技術領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開拓網絡強國建設新局面。

2018年,我國在基礎資源、5G、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虛擬現實、物聯網標識、超級計算等領域發展勢頭向好。在5G領域,核心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政企合力推動產業穩步發展;在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各地規劃及政策相繼頒佈,有效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在雲計算領域,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以其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企業積極推動戰略佈局,雲計算服務已逐漸被國內市場認可和接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