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相思詩,相信所有人張口就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名爲《相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有人稱這首詩爲“千古第一相思詩”。

紅豆生長在南國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希望你能盡情的採集它們,因爲它最能寄託相思之情。

這首詩直抒胸臆說相思,不知道撩撥起了多少少男少女懵懂的心思,而紅豆也順理成章成了情人們互表心意的信物了。


這首詩,被譽爲“千古第一相思詩”,寫的卻不是愛情



每每情人之間互相表白心意、訴說思念,都會不自覺地吟誦這首詩,“紅豆”也成爲了相思的代名詞。

互贈紅豆,以表相思,也成爲了情人之間最喜歡的活動。

可是,你知道嗎?這首詩如此感人,可事實上,它並不是一首愛情詩。

這首詩還有一個名字,叫《江上憶李龜年》,是一首懷念友人所作的詩。

一場安史之亂,改變了多少唐代文藝青年的命運!

李白投奔永王李璘,被劃入“造反派”,慘遭牢獄之災;

高適在戰亂之中護駕有功,被封爲朝廷重臣,迎來了事業的巔峯;

杜甫隻身一人、衣衫襤褸地投奔唐肅宗,才謀得一官半職。

許多唐代文人四處流離。

著名歌手李龜年流落江南,一天,他在官員的酒宴上,唱起這首詩,聽者無不動容,所有在座的人遙望着蜀地唐玄宗的方向,落下淚來。


這首詩,被譽爲“千古第一相思詩”,寫的卻不是愛情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由此可見,這首詩在唐代受歡迎的程度。隨着《唐詩三百首》流佈的廣遠,影響之深刻,這首《相思》一直傳誦至今,幾近家喻戶曉。

全詩洋溢着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爲明快,卻又委婉含蓄。

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於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爲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這首詩,被譽爲“千古第一相思詩”,寫的卻不是愛情



這首《相思》名字不僅有異議,連內容也有異議。

據說,這首《相思》還有另一個版本。

南宋大學者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記載了這首詩的另一個版本:

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

勸君休採擷,此物最相思。


從詩歌意境看,贈字雖然扣“江上贈李龜年”的詩題,但與情理上欠通順。而“願君”應與“多采擷”相配,“勸君”則與“休採擷”相諧。

相思病苦,令人心身疲憊,所以勸人不要去採擷紅豆。這要比希望別人多采擷,更讓人感動。

這兩個版本的《相思》,你比較喜歡哪一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