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清朝是在滿族入關後建立的。爲了更好的統治漢人,清朝統治者積極學習漢族文化。而康熙皇帝作爲大清朝的有爲之君,在儒學上也是造詣頗深。當時九子奪嫡,爲了能夠獲得皇位的繼承資格,很多皇子都熱衷於猜康熙的心思。結果在一件事上,他們都輸給了侄子弘曆。

有一天,康熙正在御書房練字。突然心血來潮,在紙上寫了幾十個大小不一、字體不同“墨”字。寫完後,康熙還心滿意足地笑了起來。不多會兒,康熙就命身邊的太監將那些“墨”字送到自己兒子們的府上。同時他還交待,要讓皇子們也寫一個字來對下聯。當太監們手捧墨字來到各大王府時,皇子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原本已經瞌睡到不行的皇子們,突然睡意全無,紛紛開始揣測皇阿瑪的用意。當時四皇子胤禛正在佛堂靜坐,聽到太監傳旨時,趕忙出去接旨。他看着手中的墨字,問前來傳旨的公公:“此對是獨對,還是衆對?”公公說:“是各位親王一起對。您還是快點吧,皇上還等着呢!”胤禛心想:“如今朝廷官員貪污成風,損公肥私,皇阿瑪莫不是要剷除墨吏以振朝綱?”於是他便在紙上寫了個“吏”字,讓來傳旨的太監帶回。爲了探測情報,胤禛還讓兒子弘曆隨傳旨太監一同進宮探望皇爺爺。

當各大王府的太監都回宮後,他們把拿回的答案都按順序擺放在康熙的安卓上。康熙從皇長子胤禔的答案開始看起,只見胤禔回的是個“武”字。康熙皺了皺眉,說了句“狗屁不通”。結下來是三阿哥胤祉的“書”字,四阿哥的“吏”字,八阿哥的“文”字,九、十阿哥的“紙”、“筆”和十四阿哥的“硯”字。康熙看到後來都氣不起來了,笑罵道:“這幫混賬,把筆墨紙硯都給朕湊齊了”!

因爲弘曆在身旁研磨,所以在看到四阿哥的“吏”字時,康熙只是點了個墨點,並未置評。康熙問身旁的弘曆:“你怎麼看你父親和叔伯們的答案?”弘曆說:“皇爺爺心中已有了答案,弘曆不便評價。父親的答案應該也沒讓您滿意,只是您照顧弘曆的面子纔沒有說破。”康熙笑着說:“那要讓你來對,你會給出什麼答案?”

只見弘曆抬筆在紙上寫下了一個“泉”字。康熙臉上露出了詫異的神色,問道:“你是如何想到的?”弘曆說:“墨字拆開是黑、土,泉字拆開是白、水,黑白都是顏色,水土同屬五行。所以孫兒想到了這個答案。”康熙聽到此處滿懷欣慰,大讚後繼有人。而在民間傳說中,康熙傳位給雍正,就有乾隆的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