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婦聯把握市場供求關係變化,確定以支持婦女手工編織發展爲突破口,組織廣大婦女全力投入到創新創業大潮中。她們加大培訓力度,提升產品質量,拓展市場渠道,做大做強“塞上繡品”婦女手工編織品牌,讓編織小產品能夠成爲助推朔州經濟轉型發展的大產業,成爲婦女脫貧致富、創新創業的大舞臺。

爲了儘快讓手工編織產業成爲推動朔州婦女創新創業的一條重要途徑,市婦聯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聚焦“2+7+N”現代產業體系佈局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加大對手工編織骨幹的培訓力度。她們與有關部門合作,共舉辦了珠編、蘇繡、刺繡、活性炭雕、剪紙等培訓66期,培訓婦女手工編織骨幹4300多人次。培養出了一大批愛繡、會繡、能把繡品全部轉化爲商品的優秀繡娘;一大批能編、會編、編出的產品被爭相購買的優秀技師。山陰縣的周巧珍等3名巧姐在第二屆朔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活動中,榮獲了朔州市“工藝美術大師”的榮譽稱號。

爲了幫助手工編織品打開國內外市場,市婦聯發揮協調優勢,積極組織基地負責人外出參加各種展銷會。在朔州、在北京舉辦的招商引資推薦會上和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書記、市長都成了婦女手工編織產品的義務宣傳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千種手工編織產品已經走上市場,珠包等產品遠銷美國、中東阿拉伯地區、芬蘭等國家,輻射帶動了5萬多名婦女加入到手工編織行業,婦女人均創收5000多元。

市婦聯還組織人員赴天津就婦女手工編織業項目進行了實地學習,赴浙江義烏就小商品批發市場進行了考察。在學習借鑑天津經驗的基礎上,積極爭取政府創業資金200萬元,建立了12個婦女手工編織示範基地和200平方米的手工編織展廳。在全省首家發起成立了朔州市婦女手工藝編織協會,探索建立了“協會+基地+婦女”的發展模式,積極組織開展技術交流、技能培訓、作品展評展銷等活動,引導、組織、帶領婦女手工編織愛好者增強素質、增長技能、創立品牌、開拓市場。絲網花、絲帶繡、珠編、十字繡、蘇繡、毛線繡等產品資源初步得到整合,鑽石繡、炭雕、彩雕等部分特色手工製品得到開發,藝美佳麗手工藝品有限公司研發的“活性炭雕”在山西省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榮獲“手工藝品金獎”,併入選省外事辦“禮品庫”,珠編工藝在山西省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榮獲“手工藝品銀獎”,“雙面繡”產品獲三晉巧姐能手獎。山陰縣衆福緣手工加工專業合作社開拓的“玉米皮製品”在省第二屆文博會展覽中獲得三等獎。爲了幫助更多貧困婦女早日脫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彰顯半邊天的擔當與力量,朔州市婦女手工編織產業領頭人弓姍姍又組織成立了“塞上繡品工藝研究院”,手工產業生產線正在準備上線中。 何香玲 董俊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