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創新之手繪就新時代“盛世長虹”

東方盛虹:

工人檢查設備運行狀況

盛虹先進的紡絲設備正在生產化纖絲

盛虹智能車間正在工作的機器手臂

全球最大的超細纖維和記憶纖維供應商之一。

全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大型實體企業集團。

國內化纖行業最先進的智能化製造車間擁有者之一。

這就是盛虹。在自古就享有“日出萬匹,衣被天下”美譽的絲綢紡織名鎮吳江盛澤,盛虹既是當地最耀眼的一張“名片”,也是本地人津津樂道的驕傲。

走進盛虹集團旗下東方盛虹的紡絲車間,但見在兩名工人“監管”下,智能化紡絲設備正有序運行:紡絲卷繞機自動運行,一錠錠絡筒整齊地擺放在卷繞機上飛速卷絲,卷繞機滿卷後自動發出信號,自動絡筒機通過軌道提前5分鐘到達卷繞機旁,接收絲錠,再通過智能運輸車分批裝載,送至搖臂機器人處,搖臂機器人將絲錠卸下,擺放在空絲車上,送入下道工序。

這是盛虹承擔研製的國內化纖行業首臺(套)國產化纖生產智能物流系統的一個環節。近幾年,盛虹先後獲得江蘇省“兩化融合試點企業”和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一直致力於化纖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助推行業智能製造水平的提升。

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繆漢根說,奮鬥是時代潮流,在盛虹,奮鬥是企業底色,更是長期堅持不懈的行動。一直以來,盛虹積極發揚敢闖、敢拼、敢試、敢爲人先的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迎接時代挑戰,爲中國經濟發展持續注入創新活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6年來,盛虹已經由起初的村辦印染廠,發展成爲以石化、紡織、能源爲主業的創新型高科技產業集團,年實現營業收入超千億元。2018年,盛虹集團排名“中國企業500強”第156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8位。

常年研發投入佔經營收入3%以上 “三化一體”形成強大聚合效應

2017年,吳江區國資辦控股的江蘇吳江中國東方絲綢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啓動重大資產重組,向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開發展基金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其合併持有的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重組完成後,公司更名爲“江蘇東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隸屬於盛虹集團,專業從事民用滌綸纖維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有專家評價說,此次重組大大增強了盛虹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了其化纖業務板塊的上市,邁出了跨越式發展新步伐,成爲江蘇省國有上市公司混改的典範,爲國有上市公司探索混改提供值得借鑑的案例。

9月4日,中信建投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東方盛虹“煉化-化工-化纖”三化一體發展戰略,將產生聚合效應,有力助推未來東方盛虹業績上揚。“公司常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超3%,高於行業均值。立足差別化定位戰略,當前具備長絲產能 190 萬噸,DTY 佔比高達 51%,能夠有效對抗行業週期風險。”

研究報告同時預測,東方盛虹2018、2019和2020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0.46億元、23.01億元和26.01億元,EPS分別爲0.51、0.57和0.60元,PE分別爲13倍、11倍和10倍,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重組後的盛虹化纖業務板塊主打差別化產品,抗週期風險能力強。內部資產整合後,由子公司盛虹纖維承接母公司盛虹科技60萬噸/年的化纖資產,主攻產業鏈中高端的差別化、功能性纖維產品。內部整合還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內部協同效應,避免增加額外運輸成本。整合完成後,由於三家公司之間運輸距離較短,其內部交易的運輸成本較低,三家公司之間可以對不同產品的原材料需求情況進行整合,在滿足客戶認證及同等質量、價格、交期條件下,通過部分原材料的內部優先供應,能夠有效保證原材料供應的及時性,進一步降低整體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和整體盈利能力。此外,化纖差別化戰略還將催生豐厚的利潤回報。

把“差別化”戰略融入企業發展基因

“三不”原則助盛虹走向產業高地

盛虹憑什麼一飛沖天?

答案非常簡單:因爲盛虹“不走尋常路”。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紡織領域,“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一度成了很多企業的信條。但盛虹用自己的行動,給這句話加載了嶄新的內涵:“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精”。

一個“新”,一個“精”,看似是文字的細微改變,卻印證着盛虹清晰的戰略定位:讓“差別化”戰略成爲盛虹發展的鮮明標誌!

事實上,長期堅持的“差別化”戰略已經成爲推動盛虹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成爲國內印染行業領軍企業後,盛虹沒有固步自封,沾沾自喜,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紡織產業鏈上游的化纖行業。雖是初涉全新領域,但盛虹的決策者頭腦異常清醒,一開始就制定了“不搞重複建設、不做常規產品、不採用常規生產技術”的“三不”發展原則,立志在超細纖維和記憶纖維方面佔領技術高點,不走傳統纖維研發之路。

不走尋常路,對企業來說意味着巨大的創新勇氣。可是,要向產業上游延伸,避開與同行的傳統紡織競爭,盛虹要遭遇的不僅是市場壁壘,還有更嚴峻的技術壁壘。

當時,國際上最前沿的超細工業紡紗絲是日本研發的0.3dpf,即1萬米絲的重量爲0.3克。中國跟它的差距不是一點點。盛虹的做法是斥巨資在歐洲成立研發中心,聯合歐洲、國內清華大學、東華大學等頂級專家教授一起攻堅克難,成功攻克了0.15dpf難關,刷新了超細纖維單絲的“世界記錄”。用這種超細絲繞地球一圈4萬公里只要600克。現在,盛虹超細纖維年產量超過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總產量。

盛虹再一次讓全球紡織業界驚豔的是,用全新的技術和工藝試製出PTT記憶纖維,建立了世界第一條專業PTT記憶纖維生產線,徹底打破了國外企業對PTT核心技術的壟斷。此後,又分別攻克PTT記憶纖維各個關鍵環節的技術難關,形成了原料生產、聚合、紡絲與加彈、面料染整技術的產業化一條龍。

今天,在超細纖維和記憶纖維等高端化纖產品領域,盛虹在業內堪稱獨步,在“差別化”發展之路上高歌猛進。

致力搭建創新創智共享大平臺

以“協同創新”造就核心競爭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企業發展的生命力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並指出“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最大的隱患”。

在繆漢根看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敢不敢創新,能不能創新,體現了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盛虹之路,就是一條創新之路。

依靠創新,盛虹在一個充分競爭領域開闢了一條康莊大道,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條年產25萬噸全消光熔體直紡生產線,在該領域市場佔有率達90%;“冰虹絲”產品和直紡“冰虹絲”產業化項目分別被列爲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和國家火炬計劃項目;主導制定國際標準項目《紡織品化學纖維長絲沸水收縮率試驗方法》,實現國內化纖企業主導修訂國際標準零的突破。

今年8月,由盛虹牽頭創建的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已成功入選省級創新中心。該創新中心由盛虹、恆逸、新鳳鳴等多家紡織龍頭企業及科研院所共同打造,致力於突破高端產業用紡織品、功能紡織新材料、生物基化學纖維涉及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通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創新資源,爲製造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給創新提供了嶄新機遇。盛虹人深知,企業絕不能閉門造車搞創新,也不能簡單用“拿來主義”搞創新,必須要實現各類創新資源的有機融合,通過協同創新來造就核心競爭力。注重系統化思維,謀劃創新體系建設,並通過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的努力,盛虹把“創新基因”深深植入了企業發展的每個環節。

目前,盛虹正在致力搭建一個嶄新的創新創智共享大平臺,意在面向市場,集聚人才優勢、技術優勢、經營優勢和渠道優勢。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出售專利、尋找技術;可以諮詢專家、申請扶持;也可以互動交流、共享多贏。繆漢根介紹,盛虹將進一步降低創新成本、提升創新效率,幫助和支持這個創新大平臺上的項目、技術和人才,爲企業在市場中謀求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創造更多、更優的效益和價值。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用“綠色生態”擦亮企業發展底色

實現生態化發展,是盛虹一直以來的追求。而今,夢想成真。

2017年,盛虹集團成功通過GRS認證許可,“綠色生產”比肩世界水平。

GRS認證,是“紡織服裝全球回收標準”認證的英文縮寫,是國際環保管理聯盟認證機構(簡稱CU)制定的針對再生纖維所建立的驗證標準。這一驗證標準除了規範原料來源外,還針對生產過程中的廢水處理、化學品使用等方面做出規範,是全球紡織企業的一道“高門檻”。

綠色安全是盛虹的重要目標和衡量自身發展水平的標誌,也是盛虹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目前,盛虹正從更廣的視角、更全面的領域、更關鍵的環節入手,逐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回答高質量發展時代命題。

多年前,盛虹便已聯手東華大學進行產學研攻關,採用世界先進的膜處理等技術,對印染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實現每天印染廢水的回用量達1.6萬噸。2017年,公司入選首批國家級“綠色工廠”,將生產過程中的乙二醇、乙醛等細小分子收集後通入水煤漿導熱油爐後焚燒,餘熱可再利用;原本直接排入污水網管的高溫水蒸汽通過冷卻器冷卻成水再回收利用,每年回收利用冷凝水1.14萬噸。

對環保環節的提前佈局和高標準解決方案的實施,爲盛虹綠色生態發展擰緊了安全閥。

在石化產業園建設生產過程中,盛虹創新油制烯烴、甲醇制烯烴、煤清潔再利用的耦合發展,通過一體化、園區化、集約化、產業聯合的發展模式,做到原料互供和副產品綜合利用,既節能降耗,又提升效益,逐步形成了“環保-運營”的良性互動,打造了國際一流的融生態型、智能型、安全型爲一體的石化企業。

勇挑新時代企業家的使命擔當

繪就民族產業崛起“盛世長虹”

成爲一家有社會擔當的企業,是盛虹孜孜以求的目標。

6月6日,2018年“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在江陰舉行。會上公佈了第十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獲獎企業家名單,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僅4人獲得本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繆漢根不僅是唯一入選的江蘇企業家,也是唯一入選的民營企業家。

頒獎儀式上,繆漢根的“獲獎感言”樸實而感人。他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企業家有一代企業家的使命。“新時代的改革創新爲我們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如何不負這片好春光?唯有把奮鬥作爲使命,而我們奮鬥的目標不應僅僅是財富和規模,更重要的是對國家、民族和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什麼樣的企業纔是一家有社會擔當的企業?盛虹的理解是除了緊跟國家發展戰略,踐行企業創新責任和生態責任外,還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爲出發點,爲人民羣衆提供更多高質量產品、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完善的服務,這纔是盛虹追求的擔當。

多年來,盛虹集團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參與扶貧濟困、捐資助學等慈善活動。從2011年起,每年向吳江慈善總會捐贈500萬元。爲了推動慈善事業持久化,又成立了“盛虹慈善基金會”。迄今,盛虹集團在慈善捐助、教育辦學、精準扶貧等方面累計捐贈超過2億元,獲得了“中華慈善獎”等一大批榮譽稱號。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在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釋放企業正能量的同時,盛虹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得到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節節攀高。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展望未來,繆漢根難掩激動。他表示,盛虹將以躋身資本市場爲嶄新的開始,緊跟國家戰略部署,以研發優勢爲槳、以創新發展作帆,引領行業座標風向,用創新創業之筆,爲民族產業崛起繪就一道炫麗多彩的“盛世長虹”。

張紅軍 許學建 賀昭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