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山好漢中,林沖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他原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慣使丈八蛇矛,有萬夫不當之勇。因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鬚”,江湖人稱“豹子頭”。林沖是《水滸傳》中出場較早、出場次數較多、戲份較足的一個人物,他生性耿直,爲人正派,愛交好漢,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其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讓我喜愛有加。

林沖:梁山上最鬱悶的人


然而,林沖也是梁山好漢中最讓我同情的人物!他出身槍棒師家庭,憑着一身本領,做到八十萬禁軍教頭,再加上家有賢妻,可以說愛情事業雙豐收。然而,只因一個偶然的遭遇,林娘子被太尉高俅的義子高衙內看中,林沖的命運從此徹底改變,一連串的打擊暴風驟雨般傾瀉到林沖頭上——妻子被逼身亡,個人身遭誣陷,刺字發配滄州,曾經幸福的家庭慘遭破滅,蒸蒸日上的事業瞬間化爲烏有。更爲可怕的是,厄運並未就此終結,充軍之路危機四伏,野豬林慘遭毒手,草料場險些喪命,要不是魯智深及時搭救,以及那場大雪冥冥之中救了林沖,這位武功蓋世的豹子頭恐怕死無葬身之地!命算是僥倖逃脫,可未來的路在哪裏?他無路可走,不得不上了梁山。本以爲依靠江湖力量可以報殺妻之仇,誰成想江湖與朝堂同流合污,不共戴天的仇人就在眼前,而大仇卻無以得報,高太尉再次成爲自己的領導,像夢魘一樣壓在自己的頭頂上,任憑一身武藝卻不能絲毫撼動。縱觀他的一生,從朝堂爲官到江湖爲寇,哪裏都無法適應,哪裏都不能讓他快活,朝堂有朝堂的陰謀,江湖有江湖的險惡,他永遠擺脫不了昏暗的氣氛,在孤憤中苦苦掙扎,最後只得鬱鬱而終。因此,林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

鬱悶一:處處忍讓,卻換來步步緊逼

在《水滸傳》中,林沖甫一出場,便是他悲劇的開端。那天他陪着年輕美貌的娘子去廟裏上香,因半路看見魯智深舞槍弄棒,便駐足觀看,並與魯智深相談甚歡,結爲兄弟。沒料想就這一會兒的功夫,林娘子就被高衙內調戲了。光天化日之下,如此強逼民女,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怒氣衝衝趕往現場,要好好教訓那個混蛋。可是等林沖將那人扳將過來,定睛一看,認識,熟人!誰呀?頂頭上司高俅的兒子——高衙內。我們看林沖的表現:“先自手軟了……怒氣未消,一雙眼睜着瞅那高衙內。”確實生氣了,但是敢怒不敢言,更別說別說動手了。風風火火趕來,卻只能忍下這口氣。當魯智深趕來爲他出氣時,林沖勸阻道:“原本是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實在無禮”。在林沖看來,自己身份低微,不敢得罪高氏父子,只能忍氣吞聲。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高俅父子泯滅人性,爲了達到霸人妻室的目的,不惜使盡各種手段,甚至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非把林沖置於死地不可。於是高俅用計騙林沖誤入白虎堂,林沖被陷害送進了監獄。接着被刺配滄州,由董超、薛霸兩人押送。這兩個混蛋被高俅收買,一路上極盡虐待之能事,甚至用滾燙的開水讓林沖洗腳。如此備受折磨,林沖還是忍了。後來走到野豬林,董超、薛霸欲在此處殺害林沖。若不是魯智深及時趕到,恐怕林沖就要命喪於此了!魯智深救下林沖後,本想殺掉董超、薛霸,卻遭林沖極力阻擋。種種跡象表明,林沖依然在忍。

林沖到滄州牢營不久,又安排他到草料場,這是個陰謀,而林沖渾然不知。結果草料場被燒,他他也差一點被燒死的草料場。當他在山神廟偷聽到陸謙等三人的對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高俅一直要除掉自己!原來自己的好朋友陸謙竟然一直參與謀害自己。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此時的林沖終於忍無可忍,滿腔怒火猶如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他打開山神廟的門,將陸謙等幾個人怒殺,然後造反上了梁山。

在林沖事件持續發酵的過程中,他一直在忍,爲什麼要忍?是因爲窩囊嗎?不是!林沖也是豪氣沖天的人物,豈是窩囊之輩可比!他之所以一忍再忍,無非是想委曲求全、息事寧人,用“忍”換來“平安”——事業的平安,家人的平安,生活的平安。所以,他對於飛來橫禍,採用“姑息遷就”的態度;對於咄咄逼人的陷害,採用“忍得一時之災,可消百日之禍”的方案。然而,當他發現自己心中的“平安”理想已被高俅等人撕得粉碎時,當他發現“息事”並沒有帶來“寧人”時,那內心深處壓抑已久、憋屈已久、積蓄已久的怒氣終於徹底釋放,這就是“逼上梁山”的生動案例。

林沖:梁山上最鬱悶的人


林沖與陸謙


鬱悶二:坦蕩英雄,卻總是命犯小人

林沖是一個英雄人物,他重情義,明是非,武藝超羣,性格沉穩,人品端正,光明磊落。在上梁山前,他曾在朱貴的酒店中題詩一首,對自己有一番評價:

仗義是林沖,爲人最朴忠。

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

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

但如此英雄,卻命犯小人。他是那種躺着就能中槍的倒黴蛋,一輩子擺脫不了小人的陰影。

第一個小人是高衙內,林沖的悲劇命運是由他挑起的。高衙內乃太尉高俅養子,本是高俅的叔伯弟兄,爲了求得富貴,不惜亂了倫常,認本宗哥哥爲乾爹。高衙內是個浪蕩子,本身並無官職,仗着乾爹的權勢,橫行霸道、爲非作歹、恃強凌弱,連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都一再受他欺辱,以至最後被“逼上梁山”。尤其是,專愛調戲淫辱良家婦女,人稱“花花太歲”。因東嶽廟燒香垂涎林沖妻子美貌,便上前調戲欲行非禮,簡直是恬不知恥。按說,知道是林沖妻子後,打消念頭也就罷了,可這小子偏偏較勁,非要將林娘子弄到手不可,於是便與走狗陸謙、富安合謀設計誘騙林沖妻,使其險遭不測。誰知這次又因林沖及時趕到,沒能得手。於是,他便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搬出乾爹,要徹底整死林沖。林沖沒被整死,但他逼死了林娘子。

第二個小人是陸謙,這是最讓林沖傷心的小人。陸謙原本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人物,林沖和陸謙打小就相識,算是玩着泥巴成長起來的玩伴,關係鐵得很,按林沖的話來說就是自家兄弟。林沖當上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的時候,陸謙還是屌絲一個,要錢沒錢,要工作沒工作,前途一片渺茫。講究哥們義氣的林沖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大力引薦陸謙,終於在高俅手下做了一名虞候。古人言,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按正常道理,林沖是陸虞侯的恩人,陸虞侯應該對林沖結草銜環以報恩德。可是,陸謙的下流行爲和無恥勾當着實讓人大跌眼鏡,他竟然對林沖背信棄義、落井下石!當他得知林沖的娘子被調戲後,不但沒有安慰好友林沖,反而厚顏無恥的強做月老,勸說林沖將自己的娘子送給高衙內,以換取自己以後再仕途的順風順水;在明確得到林沖拒絕之後,他又搞所謂的調虎離山,妄圖讓高衙內對林娘子霸王硬上弓;此招不成,又向高俅獻上毒計,讓林沖帶刀誤入白虎節堂,徹底斷送掉林沖的仕途。好在當時的開封府尹是個清官,只是將林沖杖責二十,發配到滄州勞教。陸謙賊心不死,妄圖收買押送林沖的兩個差官,打算在野豬林做掉林沖,不料魯智深及時趕到,救下了命懸一線的林沖。陸謙聽說事情沒辦成,仍不死心,這傢伙竟然親自出馬,不惜長途跋涉來到滄州,用活動經費買通那裏的差撥、管營,讓林沖去看管草料場,然後乘着風雪之夜放火燒了草料場,能直接燒死林沖最好,就算林沖不死,草料場被燒了,林沖也難逃死罪。作爲林沖的發小,陸謙狠毒到如此程度,真可以用“心如蛇蠍”來形容。然而,陸謙機關算盡,還是被冥冥之中的天意一一化解,陸謙最後也落得一命嗚呼的悲慘結局。

第三個小人是王倫,這是一個無才無德的山寨頭領。他在小旋風柴進的資助下,成爲梁山泊的首任寨主,人稱“白衣秀士”,麾下有杜遷、宋萬、朱貴等頭領。王倫爲人心胸狹窄,無豪俠之氣,難以容忍能力比他強的人。雖然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幫手,卻又妒賢嫉能,屢次刁難前來投奔的林沖、晁蓋等人。林沖風雪山神廟殺死陸謙之後,在小旋風柴進的幫助下上了梁山,本以爲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梁山上可以大展才華,誰成想又遇到了格局極爲狹小的王倫。王倫見林沖武藝高強,名頭很響,便容不下他,經常給他穿個小鞋什麼的。一個無能之輩做頂頭上司,讓林沖一直鬱鬱寡歡,更難有施展才華的空間。直至晁蓋、吳用等上了山,他奮起殺死王倫扶晁蓋上位,從而暫時結束了被小人壓在頭頂的局面。晁蓋倒是個心胸闊大的開明之人,所以晁蓋在位時,林沖過得還算如意。可是,這種局面維持的時間不長,隨着另一位小人來到梁山,林沖命運再次走向深淵。

第四個小人是宋江,正是他讓林沖鬱悶而死。清初著名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聖嘆,對《水滸》可謂情有獨鍾。他認爲“宋江是純用術數去籠絡人”,所以“時遷、宋江是一流人”,在一百單八人中“定考下下”。“下下”之人,通俗地說就是“小人”,評價是最低的。宋江做了梁山寨主之後,林沖的快活日子也就到頭了,因爲宋江路線與他的理想格格不入。爲什麼這麼說?林沖是真正被官府逼上梁山的,所以反朝廷的決心最強。然而,宋江一上臺,就改弦更張,要玩“招安”的把戲,這對林沖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還有,在108將中,林沖與高俅的恩怨最深,正是高俅的一手策劃,使得林沖與親人陰陽兩隔。殺了高俅,爲娘子報仇,這成了林沖夢寐以求的理想。然而這個理想被宋江擊得粉碎!梁山曾三敗高俅,其中一次還活抓了他,眼看大仇將報,可宋江爲了日後招安的需要,根本不顧兄弟們的感情,竟把高俅從林沖的眼皮子底下放走了。仇人就在眼前,卻不能手刃這廝,我想,林沖的眼裏一定在噴火,心裏一定在滴血。

第五個小人是高俅,他是林沖所面對的最強大的小人,也是製造林沖悲劇人生的罪魁禍首。之所以將他放在最後說,因爲他自始至終是林沖難以擺脫的夢魘。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高俅作爲反面人物、十惡不赦的大奸臣而廣爲人知。他陷害林沖,手段之毒辣,心計之精巧,讓開卷不久的讀者瞠目結舌!常言道,寧可得罪君子,絕不得罪小人,林沖肯定懂得這個道理,要不然高衙內調戲了自己的老婆,林沖依然一忍再忍,打掉門牙往肚裏咽。出身提轄之家的林沖,不是惹是生非的主兒,他想通過“忍”躲掉這場災難。然而,林沖想錯了,這次他面對的,是純粹的小人,純粹的小人就像狗皮膏藥,沾上了就揭不下來。高俅這廝絕對是100%的小人,按理說,朋友妻不可欺,還有句老話,兔子不喫窩邊草,部屬的老婆不能欺負。可是在小人高俅那裏,所有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在他那裏都被視爲狗屁。他爲陷害林沖佈下天羅地網,爲了滿足螟蛉之子的一時淫慾,徹底把林沖推上了對立面。但是就這樣一個純粹的小人,這樣一個不共戴天的死敵,林沖不僅殺不了他,而且轉了一圈之後,又回到他的手下,繼續爲他賣命。可見,林沖一輩子都難以擺脫小人的糾纏。

林沖:梁山上最鬱悶的人


鬱悶三:渾身本領,卻無法手刃仇人

在各種傳奇故事中,“復仇”無疑是極具煽動性的刺激題材,手刃仇人的故事總是讓人暢快淋漓,而那種血海深仇無以得報的處境又常常讓人扼腕嘆息。林沖上梁山,不單是爲活命,更是爲了復仇。雖然他武藝高強,但沒有機會與高俅單打獨鬥,因爲他面對的是整個朝廷,必須藉助能和這個體制相抗的另一種勢力,纔有可能達到目標,這種勢力,唯有江湖具備!當時梁山正在不斷壯大,實際上正朝着林沖的目標不斷接近。

然而,當梁山軍三敗高俅並最終將高俅捉上山,林沖的報仇目標幾乎就可以實現時,竟然出現十分尷尬的局面——仇人近在眼前,自己卻不能親自將他手刃。爲什麼出現這種局面?因爲他的目標卻和另一個人的目標發生了對沖,而這個人卻是梁山之主宋江。這時林沖才發現,梁山的體制早已背離了“初心”,宋江正拼命將“江湖路線”變軌到“招安路線”,如此這般,樑上越來越不像江湖,卻越來越像“朝廷”。此時,儘管宋江懷着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卻是打着爲衆兄弟前途出路着想的旗號,林沖你你能胡來,不能因爲你一個人復仇,斷了衆兄弟的出路。這樣,經過宋江的一番包裝,“林沖復仇”與“兄弟們的出路”就成了一對矛盾,林沖與衆兄弟都被綁架了。

爲了壯大梁山實力,林沖衝鋒陷陣,但對松江來說,只是加重了宋江向朝廷討價還價的砝碼,到頭來爲招安做了嫁衣裳。宋江所選擇的道路,與林沖的目標背道而馳,愈走愈遠。林沖不但復仇無望,連自身都處於一種無以自處的尷尬境地,事實上他又被宋江的招安路線玩弄了。但面對宋江的冠冕堂皇的理論包裝,面對所謂的兄弟之義,林沖只能啞巴喫黃蓮,有苦說不出,不鬱悶死纔怪呢。

可悲的是,犧牲了林沖,並沒有換來大多數梁山弟兄的所謂前途,甚至連宋江自己的如意算盤也化爲泡影。宋江看似精明,其實是個糊塗蛋,他不明白,只要上了梁山,就不可能再回頭了,只有對抗到底,沒有別的出路。招安是自動放棄抵抗,引頸就戮。宋江犧牲了兄弟們的理想和生命,卻沒能換來自己的功名富貴,可憐連自己的小命都沒有保住,嗚呼哀哉,可嘆可嘆!

林沖:梁山上最鬱悶的人


鬱悶四:身處江湖,卻難逃朝廷魔掌

林沖是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物,本來想忠心耿耿爲朝廷效力,不料卻被朝廷殘酷地逼上了江湖;逼上梁山的林沖好不容易適應了江湖,並想着依靠江湖力量與朝廷對抗,不料又被宋江的“招安”之舉所捆綁,不得不再次回到朝廷。這是他的宿命,命中註定難逃朝廷魔掌。

梁山一百單八將,確有一些是被逼落草的,但很多是自己犯事在先,做出了不容於朝廷的事來,遭到朝廷追捕而不得不上了梁山。這種情況,算是自己將自己逼上梁山;更多的梁山頭領,則是被宋江所逼,例如秦明、朱仝、李應、盧俊義等人,都是被宋江用栽贓陷害等毒計逼上絕路,不得已才上了樑上。真正被官府逼得走投無路的,其實並不多,林沖是最典型的一個。

林沖本是公家人,他的理想一如衆多官員一樣,爲朝廷效力效忠,爲國家建功立業,爲家族光耀門庭。然而,因爲妻子出去進香,被自己的頂頭上司高俅的兒子高衙內看中,從此他便被體制排擠、打壓、陷害、追殺。說起來很搞笑,矛盾的發展是一步步升級的,開始是林娘子與高衙內的矛盾,這是個人之間的矛盾;後來演變成了林家和高家之間的矛盾,成了兩個家庭之間的矛盾;再後來,進一步演變爲林沖所在的江湖與高俅所在的朝堂之間的矛盾。矛盾的升級完全超出林沖的預料,因爲導演是高俅。

火燒草料場之前的林沖,他的心沒死,因爲他心中還有理想,那理想必須通過朝廷來實現。爲了這點心中的亮光,他可以忍受老婆被調戲,可以忍受陷害打板子、臉上刺字遭流放,可以忍受野豬林赤裸裸的謀殺。然而,林沖最後還是對朝廷絕望了,火燒草料場讓林沖徹底丟掉了幻想,他徹底醒悟,要想保住小命,必須脫離原來的體制,全身心投入到江湖的懷抱。

林沖被逼上了梁山,他想方設法改變自己,努力融入與朝廷完全不同的江湖。其後,梁山泊便多了一個令官軍聞風喪膽的對手——他武功超絕面色冷峻,一把蛇矛神出鬼沒,他將對朝廷的絕望轉化爲對官軍的刻骨仇恨,每一次奮力的刺殺都帶有一種尋仇的怒火,每一次衝鋒都想將朝廷撕得粉碎。林沖壓抑得太久,需要充分釋放。因此我們看到,高唐州城下,林沖面臨高俅的堂弟高廉,新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他躍馬出陣,高聲喝道:“姓高的賊!……我遲早殺到京師,把你那廝欺賊臣高俅,碎屍萬段,方是願足。”

 

林沖:梁山上最鬱悶的人


然而,爲梁山事業衝鋒陷陣的林沖,並沒能如他所願爲屈死的娘子報仇,更沒能將仇人高俅碎屍萬段,反而轉了一大圈之後,再次成爲朝廷的一員,再次淪爲高俅的手下。這對林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嘲諷,也將他人生意義徹底摧毀。當宋江等人撅着腚跪在地上接受招安時,當曾經的匪賊一下子變成了朝廷的人時,林沖的的心一定在抽搐,那是一種多麼痛苦的掙扎!

林沖再也沒有辦法迴歸過去,他無法再次改變自己,去適應令他厭棄的朝廷。但是如何擺脫呢?《水滸傳》第119回裏面寫到,在徵方臘結束後,林沖在杭州染了風癱,留在六和寺養病,由武松照顧,半載後病故——可以說,他是在鬱鬱寡歡中抱恨離世!死的時候,除了武松陪伴身邊,還有那副隨同他衝鋒陷陣的鎧甲。每每看到這裏,我的心都覺得堵得慌。

爲了化解我心中的鬱結,我強迫自己將思緒從杭州的六和塔轉移至河北滄州——那是一個風雪瀰漫的深夜,一個形單影隻的武士,肩扛一杆花槍,槍頭上挑着一個酒葫蘆,步履蹣跚地走向遠方那片浩淼無邊的水泊,身後熊熊燃燒的火焰,搖搖曳曳地映襯着他蕭索的背影。只聽得他仰天長嘆:“好大的雪!”那身影,孤獨無依;那聲音,悲憤而鬱悶——那場景,仍然無法化解我的心結,我的雙眼,因溼潤而迷離......

林沖:梁山上最鬱悶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