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花木蘭,現在就是讓花木蘭本尊出演花木蘭,也會有人在地球的某個角落發出聲音:我不滿意這個花木蘭。但誰在乎這個人是誰呢——迪士尼與劉亦菲的真人版《花木蘭》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收割了熱度。

一、迪士尼動畫真人化電影的探索之旅

迪士尼通過將動畫真人化的方式,來致敬那些和《花木蘭》一樣,給無數觀衆帶來感動的動畫作品。

迪士尼再也不滿足於做那個我們從小看到大的動畫製作公司了,作爲世界上最大的動畫電影製作公司,仍在不斷探索。頗有一種挑戰爆米花電影之王——漫威的勢頭!

公主系列作爲迪士尼經典動畫裏最寶貴(值錢)的財富,首當其衝的不斷被真人化。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則成爲了迪士尼第五位真人公主。

從動畫片到電影,從主題樂園到周邊衍生品,迪士尼公司創造了一個個童話世界,也鑄造起自己的商業帝國。

動畫還是電影?真人還是卡通?迪士尼致力於讓觀衆在真人電影中看到真人和動畫之間擦出的火花,希望動畫能賦予經典新的、具有時代印記的生命力。

迪士尼的動畫彷彿天生就有一種吸引觀衆的魔力。而將我們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翻拍成真人電影,這給觀衆帶來更加直觀的視覺享受。

2010年上映的 《愛麗絲夢遊仙境》 ,在全球席捲了十億美元的票房收入,並獲得83屆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服裝設計。這部關乎“成長”的故事憑藉3D 效果極強的代入感,仙境的景色和奇妙的生物,讓觀衆的幻想再一次得以滿足。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成功,讓迪士尼注意到該類電影的潛在商業價值,由此掀起了一陣動畫電影真人化的熱潮。

2014年,由《睡美人》改編而來的《沉睡魔咒》,以全新的視角再度演繹當年純潔的愛情童話故事,顛覆性的改編,讓觀衆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2015年的《 灰姑娘 》 和 2017年的《 美女與野獸 》 繼續延續了迪士尼公主與王子的美滿愛情故事,致敬經典動畫,同樣在票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時至9012年的現在,迪士尼動畫真人化的嘗試已經如火如荼,亞裔的面孔意味着迪士尼的進一步昇華。真人公主早已不侷限於白人公主,迪士尼大膽啓用黑人出演小美人魚,甚至大熒幕上還出現了華人公主。

二、《花木蘭》背後是迪士尼的“公主經濟”

而《花木蘭》之所以能夠引起這麼廣泛的關注,背後無疑是迪士尼的“公主效應”。

全球所有女性,成長過程中誰沒有幻想過自己能有一天變成童話裏的公主?迪士尼在20年以前就從這個夢境裏窺見了商機。

21世紀初開始,“迪士尼公主”成爲了迪士尼王國的重要商標之一。2000年前迪士尼商品顧問安迪·門尼從少女服飾中看見公主們具備的經濟可能,計劃將迪士尼旗下各作品虛構女性主角註冊成商標,並對外公佈公司將實行“迪士尼公主”商標的合法經營權,這個計劃起初也遭到了部分人員反對,但最終成爲了迪士尼娛樂消費的重要路徑。

真人公主們取得的成績十分喜人,《沉睡魔咒1》成本1.8億美元,全球票房達到7.58億美元,《灰姑娘》則以9500萬美元成本換回全球5.43億美元票房,2017年真人版《美女與野獸》成爲年度爆款,全球票房達到12.63億美元。今年上映的《阿拉丁》目前全球票房達到9.22億美元,破10億美元已經是時間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在《花木蘭》預告公佈之後,迪士尼還公佈了《沉睡魔咒2》的預告,電影宣佈10月18日北美上映。

三、迪士尼真的不懂花木蘭嗎?

從木蘭出生地到妝容,本想還原動畫和中國傳統的《花木蘭》卻屢屢違背歷史,劇中一衆華人操着英語對話更是讓不少國人表示無法接受。

花木蘭的故事,最早起於南北朝期間的一首敘事詩,《木蘭辭》。

此後千百年,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一直在中華文化中流傳,演變成各式各樣的戲劇形式,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女性。

在中國,每個小孩都能熟練背誦“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但花木蘭向世界的文化輸出,要謝謝迪士尼。

1998年動畫版《花木蘭》,耗資1億美金,歷時2年,共有700多名畫師和工作人員參與制作。

他們賦予了木蘭可愛、聰明、調皮的性格,讓木蘭不再像民歌裏那樣面目模糊。

上映後,票房口碑雙豐收,風靡全美。

花木蘭有多受歡迎呢?幾乎一夜之間,美國大街小巷的麥當勞,爲兒童套餐贈送的玩具娃娃,都變成了花木蘭的形象。

從中國歷史裏走出來的木蘭,成爲一大批外國觀衆的童年記憶。

那時候迪士尼的公主電影,還熱衷於王子拯救公主的套路。

而木蘭,是第一個不依靠血緣關係成爲“公主”的迪士尼公主,是第一個不依靠王子騎士拯救的女主角。

所以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木蘭啓發了迪士尼後來的女性意識覺醒;

是中國古代傳奇,爲90年代末的迪士尼,注入了新的生命與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