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近日熱度頗高的文件——《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可以說,該文件事關億萬少年兒童。

“我國義務教育目前正處於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的新階段。同時,義務教育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道出這一文件出臺的背景。

對常被提及的熱點難點問題,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也在會上作了解答。

勞動教育成必修

形式不要一刀切

去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雖然以前也總說“德智體美勞”,但這放在最末位的“勞”,常常被忽略。

“這一次,《意見》在勞動教育上單獨列了一條。勞動教育被全面納入培養體系,地位被大大強化。”鄭富芝說,教育部準備着手製定兩個文件,一個是《關於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進行頂層設計;一個是《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綱要》,佈置具體要求。

在義務教育階段,關鍵是要調整、優化課程設置。鄭富芝說,要把勞動教育作爲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要有專門的勞動教育課時,要按照規定和要求開足開好勞動教育課。

發佈會主持人壽小麗也回憶起了她小時候的勞動課——學了縫紉、修自行車,還去過農場,“非常有意思”。

鄭富芝說,勞動教育要創新,要適應時代發展的特點;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地域的學生,也要採用不同形式。“形式上不要一刀切,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只要能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就可以。”

他也澄清了一個誤區,勞動教育不是單純讓學生幹體力活,而是要通過勞動,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孩子和家長要減負

堅決防止“層層加碼”

“減負既是一個老問題也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必須下大力氣逐步解決好。”鄭富芝說,在減負問題上,大家基本上有兩點共識:學生學習會有一定學業負擔,以確保基本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基本教育質量,但這一負擔不能過重,否則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和身心健康。

鄭富芝表示,減負的思路很明確:綜合施策,系統減負。具體來說,有五條途徑: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優化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規範校外培訓,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以及家校協同。

“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對學什麼、學多少、學到什麼程度有基本的規範和要求。”鄭富芝說,學校教學不能增加教學難度,也不能趕超進度。其透露,目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也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下一步要深化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對違規行爲和做法,要加大處罰力度。“關鍵是堅決杜絕超前、超標的培訓行爲,防止層層加碼。孩子們在學校已經很辛苦了,到校外再加一層,負擔是疊加的,越來越重。”他感慨。

減負也不光是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的事,家長同樣扮演着重要角色。鄭富芝說,他們最近組織了“家校協同育人攻堅行動”,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育人觀念,理性地幫助孩子確定成長目標。“希望學校和家庭在減負問題上同向同行,形成合力。”

其實,《意見》出臺後,文件中的“杜絕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也一度上了熱搜。

對此,鄭富芝進一步強調,既然中央有了規定,就一定要嚴格執行。“(家長作業)是堅決不能留的。如果哪個學校、哪位老師違反了中央的規定,那是要嚴格查處的。我相信我們的校長、老師會嚴格執行這一規定,也希望廣大家長廣泛地監督,爭取把這個要求落到實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