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待曲酒飘香万家时

——记大田县建设镇建忠村驻村第一书记鄢飞

一年半,500多天,鄢飞用脚步丈量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走访了全村682户。

鄢飞,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工学博士。2017年12月,作为省委选派第五批驻村干部,选派到大田县建设镇建忠村任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怎么干?鄢飞坚持把“规划写在大地上”,与村民一起吃苦一起干,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路,村里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谋发展,基层党建“领头羊”

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基础低端、乡村旅游尚未起步……这是鄢飞对建忠村的第一印象。

变化这一切,靠什么?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就是抓党建。鄢飞从抓班子、抓党员、抓阵地入手,通过示范带动,让党员干部成为促推村里发展的“生力军”。

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他以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做足选情摸排、考核评议等前期准备工作,成功选出7名素质优良、热心干事创业、群众公认的村“两委”班子,改变以往“陈、吴”两家分天下的局面,顺利实现“一肩挑”任务。

农村党员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农忙为借口,抵触政治理论学习,鄢飞亲自为全体党员上党课;村里党建文化元素缺乏,他积极探索党建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途径,总结浓缩大田红色文化,建立户外大田党史展馆,建成全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鄢飞还制定了全年“主题党日+”活动计划,做到党务和村庄发展不搞“两张皮”。村党支部落实党内基本制度也越来越规范,2018年度的村党支部组织生活受到市委组织部现场观摩指导。

绘蓝图,托起曲村“新希望”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鄢飞梳理近千条次意见,召开了20余场座谈会,在反复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建忠村20182020的发展规划》,并结合实际策划了16项重点建设项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事难办。为了筹集资金和项目,鄢飞上百次到省、市、县各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协助镇村争取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等一批上级补助、支持项目,共计各类财政资金900余万元。

一年半来,鄢飞还协助村里累计募集资金300余万元。

建忠村拥有700多年的红曲制作历史,是中国乌衣、黄衣、红衣红曲的发源地和主产地之一,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缺乏科技支撑和市场化推广运作,制曲工艺陷入生存危机。

鄢飞主持筹建红曲产业研发中心,项目列入大田县2019年重点项目,总投资800万元,今年2月项目启动建设。为实现红曲酒能进入正规渠道销售,动工改造废弃旧矿部,建设年产120吨小型现代化酒厂……

创特色,提升村民“幸福感”

帮扶济困,鄢飞牵挂着全村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与困难。

贫困户吴林椿想养殖孔雀,但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鄢飞带着他去学习孔雀养殖技术,还帮他找来爱心企业帮他建起孔雀园,养殖孔雀100多只,可实现年纯收入4万元,实现稳定脱贫。

村里还有5位贫困学子,鄢飞积极联系爱心企业,通过结对帮扶形式给予资助,资助每人1万元,让他们重新回到了学堂。

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这是鄢飞驻村的初心。他积极对接省农科院,实施稻田彩绘项目,打造五彩稻田,种植油菜花、玉米等特色农业;以“红曲小镇”为字样,打造四季花海,预计2020年建忠村财收入将达25万元以上。

鄢飞还按照以农促旅、文旅结合的思路,依托红曲文化产业和笔架山自然资源优势,通过与周边的安贞堡、琵琶堡、桃源花海等旅游点串点成线,规划周末游精品线路,带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美丽的曲村发展越来越好。驻村在外,家庭里里外外照顾不到,成为了鄢飞最大的遗憾。“家人都很支持我,建忠村是我的第二故乡。”鄢飞说,他期待曲酒飘香万家时,每个村民都可以过上幸福的日子。(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郑宗栖)

相关文章